大江奔涌·沿着长江经济带看中国 | 鹿鸣呦呦,江豚逐浪!荆楚大地成为“湿地精灵”栖息乐园

大皖新闻讯 天鹅洲故道,是长江裁弯取直形成的水域,水质优良、饵料丰富,基本没有人为干扰。因形似鹅蛋,故得名天鹅洲。在这21公里长江故道和40公里外围洲滩内,长江江豚和麋鹿两大“湿地精灵”在此栖息,两大国家级保护区在此设立。

如今,在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长江江豚从最初的5头繁衍增长至101头,4头江豚成功野化放归,融入自然;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麋鹿从64头增加至2400余头。

7月10日,参加“大江奔涌·沿着长江经济带看中国”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媒体代表们来到荆州,近距离了解荆楚大地如何成为“湿地精灵”栖息的乐园。

皖鄂两省江豚“结亲”,留住长江的微笑

大脑袋、小眼睛,噘着嘴巴,被称为“微笑天使”……提到长江江豚,许多人都会被它们憨态可掬的样子吸引。江豚是长江生态系统的指示性旗舰物种,江豚自然种群的就地保护与栖息地自然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近些年来,沿江省市和有关部门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施策、标本兼治,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治理,城镇污水垃圾、化工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污染治理短板加快补齐,“十年禁渔”全面实施,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有所提升。

同饮一江水,共绘九州图。皖鄂两省江豚的“结亲”源于2017年,为防止近亲繁殖出现的死亡率高、物种退化问题,提高遗传多样性,优化长江江豚迁地群体结构,湖北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安徽安庆西江保护区迁出2头江豚。2021年江豚普查时,天鹅洲故道的江豚达到101头,超过80头的环境容纳量,于是将其中2头成年雄性长江江豚迁至安徽铜陵保护区等处。同年12月11日上午,生活在铜陵淡水豚国家自然保护区夹江内的2头雄性江豚被送到了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息繁衍。

皖鄂两省江豚“结亲”为种群复壮和更好地开展迁地保护基地江豚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

“白鱀豚已经远去,只有最大限度地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才能避免长江江豚等重要水生生物重蹈覆辙,留住‘长江的微笑’。”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蔡家奇说。

去年4月25日,4头来自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江豚被分批放归长江。这是我国首次开展迁地保护长江江豚野化放归工作。“1年多来,我们通过人工、无人机、定位追踪系统等多种途径监测发现,4头长江江豚已经完全适应和融入了野外生存环境,它们现在非常合群。”谈到江豚的新生活,蔡家奇喜上眉梢。

据悉,多年来,保护区坚持实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育、野化放归四大措施,天鹅洲故道长江江豚迁地保护是全球鲸类自然迁地保护的首个成功范例,放归活动充分反映了保护区江豚迁地保护取得决定性成效。农业农村部2022年全流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相比2017年的1012头,增长了23.42%,种群数量首次呈现止跌回升的态势,保护成效显著。

“四不象”失而复得,诞生全球最大麋鹿野生种群

“《诗经》上说的‘呦呦鹿鸣’,一定是小鹿的叫声,悦耳动听。”看着今年刚生下的小麋鹿们随着爸爸妈妈涉水觅食,听着它们清脆鸣叫的声音,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管护科研科副科长杨涛感到喜悦。

每年3月到5月是麋鹿的产仔期,今年保护区里出生了498头小麋鹿。

时光倒转,麋鹿曾是消失的物种之一。麋鹿俗称“四不象”,本为中国独有,19世纪末20世纪初彻底在中国消失,只有少量种群流落海外。1985年,中英签署《麋鹿重引进中国协议》,22头麋鹿乘专机从英国乌邦寺抵京,开始了麋鹿回归中国的历史。

重建麋鹿自然种群的第一步,便是寻找合适的栖息地。《墨子》记载:“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在长江“九曲回肠”的荆江北岸石首段,有一个形如鹅蛋的地方,叫天鹅洲,由于长江裁弯取直,形成大片湿地。专家判断,作为长江故道,这里洲滩纵横、林草丰茂,适合麋鹿生活。

1993年和1994年,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分两批从北京引进麋鹿64头。彼时,麋鹿刚回归中国,可借鉴经验较少,如何恢复麋鹿的野性?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们开始了艰辛的摸索。

夏天,为了掌握麋鹿在怀孕期间的生活习性,他们对母鹿进行跟踪观察,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冬天,大家顶着风雪,为麋鹿打草备食,观察记录麋鹿的点点滴滴……从人工圈养到野外放养,石首麋鹿家族繁衍至3800多头(其中保护区内2400余头,保护区周边1400多头),从当初的1个麋鹿种群发展成为现在的4个自然野生麋鹿种群,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麋鹿野生种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的成功范例”。

“眼下正处在麋鹿的发情期,成年雄鹿之间经常会缠斗,有的雄鹿还喜欢用头上的角挑草,炫耀比美,吸引雌鹿。”杨涛介绍,每当发情期来临前,保护区都会提前检查水中是否有渔网等,避免麋鹿缠斗时被困;而产仔期的麋鹿最需要安静,保护区会“严阵以待”,确保雌鹿在生产时不会受到惊吓。

据悉,保护区已种植1000亩苏丹草,并在应急基地上种植黄豆,主要在应对洪涝灾害时为麋鹿提供食物。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编辑 王翠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