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8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网站发布朱锐教授讣告,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杰出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跨学科交叉平台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朱锐(RUI ZHU)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8月1日13时1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56岁。记者了解到,朱锐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198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同年考入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
患癌仍坚持给学生上课
多年来,朱锐教授致力于哲学与神经科学的交叉研究,曾在国内外多所高校担任教职,2020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担任“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哲学与认知科学跨学科交叉平台首席专家,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哲学系担任客座教授。
2022年8月底,朱锐确诊癌症。治疗一段时间后,他选择重新走上讲台。朱锐教授曾说,上课是他的本分,也是激情所在,希望能把最后的时光奉献给学生,传递哲学的思想力量。
此前朱锐一直没有告知学生自己的病情,直到今年初,逐渐加重的病情让他觉得有义务跟学生说明。其实,朱锐每天都需要服用大量药剂才能缓解疼痛。化疗期间,朱锐常常在上课时接到医生打来的电话,催促他赶紧回医院,而他只是平静地回复对方,“你现在正打扰我上课呢。”
“患癌教授”朱锐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能把自己所学传给学生,引导更多学生去追求知识和真理,这就是我此生最大的使命。”
据媒体报道,今年四月,朱锐当堂宣布自己停止化疗。“不是因为治好了,而是因为化疗没用,治不好了。”当时朱锐作为一名癌症晚期患者,对即将到来的死亡非常豁达,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思考生命与死亡的意义。朱锐曾说,学哲学最大的收获是让他不再恐惧死亡。
曾在今年用视频寄语毕业生
“无论你以后发现自己在哪里,是在中央还是在地方,是在中心还是在边缘,是高还是低,是大还是小,是‘抟扶摇直上九万里,先图南后适南冥’,还是‘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彼且奚适也’的风流或怡然自得,你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并且凭借你的善良、智慧和该有的坚韧不拔,使那片天空因为你而灿烂,因为你而闪烁。”在今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典礼上,教师代表、哲学院教授朱锐以视频方式寄语毕业生。
当时,朱锐教授瘦削却矍铄的面庞出现在大屏幕上,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在视频中,朱锐还谈到了一个似乎困扰大家的共同话题:内卷与躺平。他娓娓道来,引用法国社会学家勒内·基拉尔的观点——人大部分的欲望来自于社会模仿。“之所以内卷,恰恰是因为我们的欲望被外在的机制单一化。相反,如果我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把自己的欲望与事物的真正价值相连接,就可以自然地实现欲望的多元化。”
据媒体报道,朱锐认为生活是美好的,需要培养志趣,用心发现。生病前,除了哲学,他还喜欢爬山和游泳,酷爱中国古诗词和绘画,尤喜白居易的诗。这些爱好都让朱锐有了超越常人的智慧通透,重病缠身依然淡然处之,强忍病痛为学生上课的生命力震撼和感染了无数师生。
众人深切悼念缅怀朱锐教授
“这堂课带给我的震撼已远超单纯地传授知识,它让我重新开始思考生命与思想的意义,并审视自己的生活。”
“这样的感动和对我们心灵的震撼,难以用任何言语去描述。”
“朱老师用他的方式,告诉我们死亡是什么,教会我们热爱生命,以及如何用有限的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
这是学生们聆听朱锐教授课程《艺术与人脑》后的感慨。
哲学家真的不惧死亡吗?朱锐对此回答,“哲学确实给我了很多智慧,让我能在不可逾越的困境中做正确的选择、理性的思考。”
1日,朱锐教授逝世的消息传出,学校师生和社会众人深切悼念并缅怀朱锐教授。
“愿朱老师在属于自己的天空闪烁。”
“人生的最后时光,依然坚持在讲台上,用行动告诉学生们如何面对死亡,朱老师一路走好。”
“朱老师一路走好,会永远记得那个阳光灿烂的上午,您在大屏幕上给我们的寄语。”
“思想的光芒将永远闪烁。朱老师,走好!”
……
大皖新闻记者 汪艳(图源中国人民大学)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