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小米奇,这是最后一次找你吗?”3月9日,寻子家长、电影《亲爱的》原型之一杜小华发布视频称,自己再次前往儿子小米奇的丢失地点包头寻找相关线索,但“往后可能会放缓寻找小米奇的脚步”。
3月11日,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上了杜小华,他表示目前仍在包头配合当地警方做一些调查工作,但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进展。
大皖新闻记者注意到,3月11日,杜小华在社交平台上更新了一则视频,呼吁“户籍异常人员统一采血入DNA库”,除此外,他还向记者介绍了另外4点针对“打拐”的建议,希望推动国家法律的进步。
放缓寻子脚步,更多照顾家里
3月9日,杜小华又一次来到内蒙古包头,这是他的儿子杜后琪(小名“小米奇”)走失的地方。2011年3月6日,杜小华和家人在内蒙古包头打工时,年仅6岁的“小米奇”在当地青山区一厂房附近失踪。此后,杜小华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开始了漫漫寻子之路。
杜小华
“包头我每年都要来4、5次。”杜小华告诉大皖新闻记者,为了寻找“小米奇”,东南西北他几乎跑了个遍。而这么多年在外奔波,也让他难以兼顾远在江西上饶的一家老小。3月9日,杜小华发布视频,表示这次包头之行后,可能会放缓寻找“小米奇”的脚步。
杜小华说,小米奇的奶奶年纪大了,弟弟妹妹也到了叛逆期,孩子妈妈一边要打理家里的小店,一边又要照顾家人,一个人吃不消。“我都50岁了,到现在连个房子都没有”,他坦言将来要想办法挣点钱,把家里房子弄起来,另一方面也是要多抽一点时间照顾家里。
“只能说是放缓,放弃是不可能的。”杜小华表示以后来包头的频率可能从每年4、5次的频率降到2、3次。他在视频文案里写到,“我们也要为我们的小家庭而努力”,“等待我们父子缘分到来的那一天”。
寻子家庭谏言打拐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李紫微针对废除拐骗儿童罪,与拐卖儿童罪合并为“拐带儿童罪”;拐骗儿童罪最高判死刑等内容提出建议。多年来,李紫微代表始终关注拐卖妇女儿童问题,3月8日,最高法和最高检均向李紫微发去了感谢信,表示其相关建议已体现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
而在建议背后,也有孙海洋、郭刚堂、申军良、杜小华等寻子家庭的一份期盼与助力。杜小华告诉记者,此前他曾前往辽宁找到李紫微代表,将他们的想法与诉求告知,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权益。
杜小华介绍,他们提出了对所有户籍状态异常人员统一采血,并对接全国打拐DNA数据库;把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要求自动注销被拐卖人员在买家的非法户口;取消对人贩子和买家的追诉期;取消拐骗罪这5方面的建议。
户籍异常人员不一定都是被拐卖的,但是被拐卖的人户籍一定是有问题的,要对户籍状态有问题的人员统一采血;村干部不可能不知道村里的户籍人员状态,纳入地方考核可以避免地方保护;因为无法掌握经济交易的证据,只能以“拐骗罪”最高判处5年刑期,出来后又可能继续犯案,应该只要出现拐卖现象,就以“拐卖罪”来处罚……
正是因为经历了切身之痛,才更希望拐卖儿童的问题能够得到根治。杜小华说,“把我们的想法和诉求告诉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尽可能推动国家法律的进步,在制度上能有所体现,我觉得这样更有意义。”
大皖新闻记者 朱庆玲 见习记者 张旭凡
编辑 陶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