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多家医院妇科论文惊现男性患者的荒诞造假争议尚未平息,重庆大学本科生手握14篇SCI论文又再掀波澜。如果实验室既能炮制突破生物学常识的论文,又能学术世袭孵化出“学术神童”,公众的愤怒就像火山喷发。
妇科论文出现男性患者,暴露了学术伦理的塌方。因为科研人员连基本生物学规律都敢践踏,反映的是学术评价体系畸变为数据游戏,摧毁了科研的求真本质。
而在刘某乔事件中,初中生参与发明专利、本科生年均产出3.5篇SCI论文的“奇迹”,实则引发的是学术世袭、权力私有化的质疑。
重庆大学已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核实,若发现有不当行为,将按有关规定处理。确实应该严查,因为这是一种赤裸裸的资源垄断,当寒门学子在实验室门外苦等机会时,“学术贵族”已在父辈荫庇下轻松登顶,瓦解的将是学术的竞争公平。
公众关注教授父亲实验室是否诞生了14篇论文,与关注妇科研究中的男性患者数据是一样的,因为,公众关注的本质是,学术伦理是否失范、权力是否对学术进行了亵渎。
一旦坐实,前者就是利用血缘纽带世袭学术资源,后者通过数据造假虚构学术成果,二者共同腐蚀的是科研体系的公信力,酿的是学术公平与公共信任的危机。
毁树容易栽树难,两起事件也昭示着科研改革的迫切性,重构评价体系、强化伦理审查、优化资源分配、严惩学术不端。
大皖新闻记者 朱庆玲
编辑 彭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