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免费例汤中的紫菜 在古代竟是价值连城的贡品

你知道吗?如今食堂里用作免费例汤的紫菜蛋花汤中的紫菜,古代可是贵族海鲜,直到70年前人类学会如何养殖,才把价格打下来!

中国人吃紫菜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东汉时期,人们已经发现了紫菜的美味,将紫菜切成细条,沾上酱料,用热水烫过后食用‌。不过,古人却始终找不到紫菜的种子。每到夏天,海边的紫菜就会神秘消失,到了秋天,又会突然长到礁石上!

没有种子,古人怎么种紫菜呢?宋代福建渔民发明了“菜坛养殖法”,就是在礁石上洒石灰水,杀死其他藻类,以便野生的紫菜附着生长,但因为产量稀少,依然大多用作贡品。

20世纪40年代,英国植物学家凯瑟琳·德鲁·贝克发现,所谓的紫菜“种子”,其实就是果孢子。

夏天炎热,紫菜会把产下的果孢子藏进贝壳里,到了秋天,这些孢子长大,产下第二代孢子,这些初代孢子离开贝壳,附着在礁石上,就会长成紫菜!

贝克的这项发现,让紫菜的规模化养殖变得简单。从此以后,我们就吃上了便宜的紫菜。(央视三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