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语丨高铁一次性座椅套热销,旅客卫生焦虑应得到有效回应

近日,关于高铁乘客自带一次性座椅套的话题引发网民热议。记者在网购平台搜索,发现高铁一次性座椅套在暑期出游高峰热销,成了出行硬通货。对于这一话题,网民们看法不一。支持者表示,暑期气温高,乘车时穿得少,一次性座椅套可有效避免接触细菌,提升旅途卫生和舒适度。反对者认为,短途大可不必带一次性座椅套,如果是长时间乘车,到站后第一时间换洗衣物即可。(7月22日大皖新闻)

回想几十年前,当绿皮火车还是铁路出行主力时,人们能挤上火车,有个座位,已十分不易。只要座椅没有明显污渍,大家便不会太在意是否及时擦洗,是否足够卫生。后来,在高铁动车开行初期,大家赞叹干净整洁的车厢环境,很少有人疑问座椅套多久清洗更换。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公共卫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难免出现各种焦虑。高铁一次性座椅套热销,网民们虽然看法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热销背后是人们对铁路公共卫生的焦虑。如何缓解消除这种焦虑,值得有关部门思考。当然,不能只靠铁路一方去努力。

首先,铁路部门作为第一责任人,有必要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特别是座椅套更换等问题。由于不同线路乘车人数不同,线路长短不同,座椅套更换清洗周期肯定也不相同。铁路部门可以在车厢、过道等显著位置,标明当前列车座椅套更换清洗周期,包括消毒时间、频率等,让旅客一目了然,心中有数。

其次,对于列车上的不文明乘车行为,如脱鞋、抠脚等,铁路部门可与公安部门紧密合作。在列车员提醒无效的情况下,公安部门可以及时介入处理。这种处理带有一定约束性,如警告、罚款等。若行为人拒不改正,执意扰乱公共秩序,公安部门可以参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等,采取一定强制措施。这不仅可以有效制止不文明行为,对其他人也起到了教育、威慑的效果。

除了文明劝导和强制措施,还可以考虑引入信用扣分机制。不文明乘车,是个人素质低的直接体现。与信用扣分挂钩,可以督促其改正陋习。

最后,面对旅客公共卫生焦虑,疾控部门要及时发声。在密闭的车厢里,座椅套是否会传染病菌?哪些病毒、细菌容易传染?除了戴口罩,旅客该如何做好自我防护?这些问题都需要疾控部门进行科学解答。

高铁一次性座椅套热销,虽是个人选择,但也是大家对公共卫生的关心。有关部门应该重视这份关心,回应社会关切,让每位旅客享受平安出行。(许正文)

编辑  许大鹏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