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铭记丨童长荣:用热血在白山黑水间铸就抗日丰碑

大皖新闻讯 在中华民族抗击日寇的壮阔史诗中,安徽籍烈士童长荣挺身而出,以“宁为抗日而死,不为惜生而生”的钢铁意志,创建东满抗日游击根据地,领导当地军民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将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白山黑水间,牺牲时年仅27岁。2014年9月,童长荣被民政部列入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他用热血铸就的精神丰碑,至今仍在白山黑水间闪耀光芒。

童长荣照片(中共汪清县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少年立志:从江淮学子到救亡先锋

1907年,童长荣出生于安徽省枞阳县。14岁考入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他积极投身学生爱国运动,被推举为安徽省学生联合会负责人。1921年,童长荣和安庆各校一批进步学生先后在怀宁学堂和菱湖公园集会,成立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于此后多次带领爱国青年开展学生运动。1925年,童长荣漂洋过海到日本求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异国他乡一边钻研学问,一边秘密组建中共东京特别支部,领导留日学生开展反帝斗争。

童长荣留学日本期间依旧忧心国内的动乱局势,他在寄给母亲的家书中写道:“乡里的兵匪之乱,怕还未平静吧,这是不能平静的呀。在社会未变革,上下未颠倒之前——这不独是中国,全世界都走到五叔所常说的‘大劫’的关头,但也是黑暗和光明的天晓。”

1928年“济南惨案”发生后,他发起成立“中国留日各界反日出兵大同盟”,因领导大规模反日游行被日本当局逮捕并驱逐出境。

童长荣留学日本期间寄给母亲的家书(中共汪清县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回国后,童长荣历任中共上海沪中区委书记、河南省委书记等职,参与筹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与鲁迅、夏衍等文化战士并肩作战。他以笔为刃,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行径,为民族救亡鼓与呼。

临危受命:推动建立抗日武装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同年11月,为加强党对东满地区抗日斗争的领导,中共满洲省委调童长荣担任中共东满特委书记,领导东满各县的抗日斗争。此时他已身患严重肺病,但仍化名“张长荣”,毅然奔赴东满地区,投入新的战斗。

1932年春,在童长荣领导下,东满各县掀起了以抗捐抗债、反对日本侵略和清算亲日走狗为内容的“春荒斗争”。童长荣奔走在东满各县,一方面深入发动群众,筹建地方党的基层组织;一方面推动党领导下各县人民抗日武装的建立。延边地区的“春荒斗争”持续了3个月时间,约有2万人参加了这次斗争。“春荒斗争”为党组织在这一地区建立抗日武装奠定了群众基础。

随着反日斗争形势的发展,童长荣要求各县委在开展“春荒斗争”的同时,抓紧组建党领导下的反日游击队。 从1932年夏到1933年初,汪清、珲春、和龙、延吉等县委在赤卫队、突击队、少先队基础上,夺取敌人武器,先后创建了反日游击队。童长荣率领东满抗日军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斗争。

在童长荣和东满特委的领导下,东满各县游击队在与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到1934年春,东满各县游击队总人数已由1933年10月的700人增至900余人,武器装备也有很大改善,逐渐成为东满抗日武装的中坚力量。

统战先锋:瓦解日军显智慧

在东满,童长荣坚决落实党中央的决策指示,特别是统一战线工作。他发挥日语专长,亲自撰写《告日本军队书》等反战传单,通过各族群众秘密散发到日军兵营。传单中“你记得离家时你母亲的眼泪吗?”“日本帝国主义是中日劳动人民共同的敌人!”“你们的母亲和孩子天天在家盼望你们活着回去!”等话语,引发日军内部动摇。

在汪清马村战斗中,正是由于受我军政治宣传的影响,日伪军士气低落,不战而败。1934年初,在一次反“讨伐”战斗后,游击队员在汪清县嘎呀河的冰面上发现了两颗炮弹,下面压着一封短信,写道:“共产驻军,我们要回国了,这两颗炮弹里各装300发子弹,你们用它反对日本军阀吧!”落款处是12个日本士兵的名字。童长荣看了这封信后说:“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我们所反对的只是日本的军阀。我们要同日本人民携起手来,共同制止毁灭中日两国人民的侵略战争!”

壮烈牺牲:丰碑长存励后人

长期的艰苦斗争使童长荣的病情日益恶化,但他始终坚持战斗在一线。1934年3月21日,日军调集重兵对汪清县庙沟村(今长荣村)实施“铁壁合围”。在突围战斗中,他腹部中弹仍坚持指挥,命令战士们“坚决反日到底,收复东北失地”。当战友要背他撤离时,他坚决拒绝:“我掩护,你们快走!” 最终因失血过多壮烈牺牲,年仅27岁。与他并肩作战的朝鲜族女战士崔今淑也不幸殉国,两人的遗体被当地群众秘密安葬在庙沟村大北沟的青松之下。

童长荣牺牲后,东满军民化悲痛为力量,将游击队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后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继续在白山黑水间抗击日寇。1935年,中共中央在《八一宣言》中称他为“为抗日救国捐躯的民族英雄”。大皖新闻记者从中共汪清县委党史研究室了解到,如今,吉林省汪清县建有童长荣纪念馆,馆内陈列着他使用过的砚台,也是他留给后人的唯一遗物,还原了当年的战斗场景。2024年,当地政府对纪念馆进行升级改造,新增部分图片和实物展品,让英雄事迹更加鲜活地呈现在参观者面前。

童长荣纪念馆(中共汪清县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中共枞阳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方千告诉大皖新闻记者,童长荣舍家为国的革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在家乡人民中世代传颂,“枞阳当地正在修缮童长荣故居,关于他的红色家风研究也在常年开展。”

从江淮学子到抗日先锋,从秘密战线到烽火战场,童长荣用27年的短暂人生,诠释爱国赤子情怀。他创建的东满抗日游击根据地,为东北抗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倡导的民族团结精神,至今仍在延边大地绽放光芒。

大皖新闻见习记者 周镕健 魏顺顺

编辑 王翠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