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下午,“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江苏省常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特别举办退役军人见义勇为人员座谈会。10位来自不同年代、不同行业的退役军人代表共聚一堂,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见义勇为故事诠释着“退役不褪色”的军人本色。这些代表中,最年长的73岁,最年轻的仅25岁,跨越近半个世纪的年龄差,却传承着同样的军人担当。
“老兵”储云良:五十五载初心不改
今年73岁的储云良是座谈会上最年长的代表,也是常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的“老熟人”。“我是基金会的‘老人’了,我除了感动就是感谢。三十年来,基金会的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基金会对我们的关心和关爱却从来没变过。”储云良在座谈会上自我介绍说,我1970年入伍,1974年退役。
1995年8月1日凌晨,储云良与12岁的儿子乘坐从南京开往武汉的卧铺客车途经湖北麻城时,车上4名歹徒趁乘客熟睡之机,盗窃了2.3万余元现金后跳窗而逃。储云良和儿子发现后,立即下车追赶,凭借在部队和派出所练就的本领,与歹徒进行殊死搏斗。父子俩身上多处被盗贼用石头砸伤,仍不退缩。最终,在当地公安机关和群众的协助下,成功抓获其中三名歹徒,破获了这起重大盗窃案。1996年3月,他和儿子均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评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
退役返乡后,储云良创办印刷厂,连续19年义务为少年军校印制慰问信封3.8万余件,自上世纪70年代起组织“农民篮球队”,推动乡村体育文化发展。“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不会后悔。”储云良表示,他会用实际行动持续为地方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展现军人退役不褪色的崇高品质。
今年25岁的盛阳是座谈会上最年轻的代表。2020年11月14日深夜,当时还是学生的他发现一名醉酒学生跳河轻生,毫不犹豫跳入冰冷河水施救。尽管对方挣扎激烈,他仍拼尽全力将其救上岸,并配合警方送医。“脱下的是军装,脱不掉的是军魂。”盛阳的话道出了退役军人的共同信念。
彰显军人本色:“三进火场”勇救老人
2015年入伍,2020年退役的庄浩,因三闯火海营救瘫痪老人,先后被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江苏好人”“常州最美退役军人”“常州好人”。
2022年2月25日下午,常州市五星街道勤德家园社区突发惊险一幕:一户居民因使用土灶台不慎引发火灾。正在附近巡查的社区网格员庄浩听到呼救声后,毫不犹豫冲向着火房屋。
现场浓烟滚滚,火势凶猛。庄浩临危不乱,首先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冲进厨房,强忍高温关闭了随时可能爆炸的液化气钢瓶阀门,并迅速将其转移至安全地带。当得知年迈的戴奶奶仍被困屋内时,他二话不说,二次冲进火场。然而浓烟弥漫、能见度极低,搜救被迫中断。“绝不能放弃!”面对愈演愈烈的火势,庄浩第三次冒险闯入。凭借前两次的经验,他在呛人的浓烟中艰难摸索,从厨房到客厅再到卧室,十余米的距离仿佛无限延长。最终,他摸索找到老人并一把抱起冲出火海。当被问及是否害怕时,这位退役军人坚定地说:“人民需要时,就必须挺身而出!”
“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同样是救火的许建平说。2018年5月4日凌晨,武进区湖塘人民中路一面馆发生火灾。当时,火势很大,家住湖塘镇花东五村的许建平逆火而行,积极参与灭火。“当时也没多想,看到起火了,我就去救。”尽管脸部和手臂都被大火不同程度的灼伤,但许建平说起自己的救火行为,还是那么理所应当:“这个时候我就该冲上前去。”
救火后,许建平低调地去医院处理了烧伤,便回家休息,他向单位请假的理由也是简单说自己身体不适,后经领导反复追问,才说自己被烧伤了。“还有一个月就退休了,但见义勇为的精神永不退休。”这位老兵的承诺令人动容。
“逆火而行是需要勇气的,这勇气的背后源自部队大熔炉的锤炼。”常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理事长黄广余在座谈会上指出,退役军人将军营锻造的政治品格、优良作风注入地方建设,不仅用行动续写着军人荣光,他们的故事,同时也激励着更多人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据统计,目前受到市级表彰的见义勇为人员中有退役军人49名。座谈会最后,老兵们庄严承诺:将继续发扬军人优良传统,用行动诠释新时代退役军人的责任担当,为常州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王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