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由安徽广播电视台和法国ARTE联合出品的纪录片《发现皇城》,7月31日登陆央视纪录片频道和安徽卫视。作为中方导演的吴卓,日前接受了大皖新闻的专访。在国际视野和人类共通情感的基础上,以对历史的温情和敬意去完成一次有温度的历史讲述。在吴卓看来,有了这种格局与态度,中国文化不仅能“走出去”,也能“走进去”。
大皖新闻:这次中法合作拍摄纪录片,是那种“一拍即合”式的合作?合作拍摄的机缘是什么样的。
吴卓:2019年我们参加了法国阳光纪录片节,这是一个全球知名度很高的国际纪录片节。当时是在国务院新闻办和广电总局的指导下,“中国联合展台”作了提案发布。当时阳光纪录片节主席伊夫·雅诺(Yves Jeanneau),他也是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获得者。他对明中都选题非常看好,也就是说最初是在他的力荐下,完成了中法合拍。事实上,伊夫导演在交代完这个合拍的愿望大概一周以后,不幸去世了,但这是合作的一个重要机缘。2023年4月初,我记得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签署《中国和法国联合声明》中有一条重启人文交流内容:“通过电影、电视纪录片合拍,提升针对最广泛受众的传播潜力。”这是我们纪录片合拍的一个重要背景。
大皖新闻:我们看到专家队伍里有非常多的名字,您从专业角度给我们定个位,这些专家是什么量级的。
吴卓:我开出来的第一个单子就是邀请BROOK教授,他是《哈佛中国史》的主编,当然也是全球知名明史学家。2023年11月,他曾经获得过上海社科院颁发的“中国学贡献奖”。BROOK教授著作等身,在中国也出版过非常多的学术专著,他的中文名字叫卜正民。我大概在20多年前开始读他的书,因此这次邀请对我来讲,是一次与偶像见面的机会。记得去年去蚌埠高铁站接他的时候,天哪,教授怎么老了呢。一想可不是嘛,他书中的照片二十年前发布,如今一见已是古稀之年。
这里说一个细节,2024年五月份的时候,我们到南京中华门拍摄城墙,他提出要和我一起寻找一块城砖。教授在20年前写过一本书,《明代的商业与文化》,书里有一页插图用的是一块特别有意思的字砖。他跟我讲要不要一起再寻找。我觉得就是缘分很深的原因吧,我其实在十分钟里面就帮他找到了这一块,当时我们是非常兴奋的。
第二位专家是美国宾大的中国建筑史专家,这是位女教授,南悉教授,她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业内非常有名。她是哈佛毕业的,经常参加国际各种中国古代建筑史的讲座,学术地位非常高。她其实跟BROOK教授也相识。这次在拍摄中,在蚌埠火车站,两位大牌教授在蚌埠火车站见了一面,然后各奔东西了。
第三位教授是法国远东学院的中国明清史专家,叫Luca。Luca教授主攻研究中国明清史,业内非常有名。他在北京生活工作有多年的经历,曾经担任多年法国远东学院北京办事处主任,一口地道的汉语,这点在片子里都能够听到。他光在北京研究清史的时间就达数年,非常可贵。他是分量很重的一位专家,他人非常的随和,对中国文化是无比的热爱。
《发现皇城》中方导演吴卓。
大皖新闻:《发现皇城》出现了凤阳明中都遗址和南京、北京故宫这“明代三都”,这种考量的出发点是什么?片子很强调中国古代都城在人类文明史中的位置,也很强调国际视野。在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中,是如何体现这些想法的?
吴卓:前几天我在微信发了一条消息:留白是最珍贵的。那么本片当中有大量的留白,有时候拿出十几秒钟时间,这在我们历史类片子中并不多见。我觉得留白在起承转合当中,跟随音乐的起伏穿越古今,非常令人感慨。我们前期在策划过程当中,大家都认为明代三都凤阳、南京和北京发生的故事是热爱中国历史文化的海外观众会感兴趣的点。所以我们从考古出发,通过王剑英这个重新发现明中都的一位重量级学者——被称为“孤独的勇士”,这样的称谓其实确实是带着西方的一个表述色彩。他的历史情怀一直延续到我们今天的考古学家王志团队。
这个片子用人物故事来推动叙事,当然同时也聚焦明中都这个世界大型考古发掘现场,来讲述有关紫禁城的前世今生。然后,中国皇家建筑技术的演变和沿袭、发展,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和他家乡的传奇人生当然是本篇的一个铺底。我们想说,把宏大的历史叙述转变为充满人情味的故事。我始终记得钱穆前辈说过的,对于历史的一个见解,就是说对本国历史充满着温情与敬意。我觉得这份敬意就是我们创作的一个初衷吧。
大皖新闻:完成《发现皇城》最大的挑战和难度是什么,整个制作过程带给您个人最大的冲击和改变分别是什么?
吴卓:其实挑战的难度是非常的多,举不胜举,跨文化交流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对于中国历史、明朝历史的理解。如果说我们和邻国,比如说日本、韩国同行交流,我们稍微一比划,他们会明白的。我记得建筑大师贝聿铭和日本客户聊过,我们在一起谈陶渊明《桃花源记》,马上就明白背后的意思,但要和法国客户谈,这就难了。这一点我也是感同身受,和法方导演沟通一些细节的时候,一定会有难处的,车轱辘话来回讲,就各种来回说服。但是,人类文明是相通的,人的本性是相通的,所以我们在不断的相互说服当中,我们会看到对方彼此的内在是什么。那么我觉得还是那句老话,你只有拿你的真情实感,才能够去打动人。我觉得本片当中原创音乐也是一个非常大的亮点,那是个非常棒的原创音乐和情绪音乐,法国音乐家的作品真的非常打动人,我觉得展现跨文化的一个作品当中,音乐能够让中华文化以更直观更感性的方式走向世界。通过音乐,通过镜头的运行,你会知道法国人对中国深厚的情感,这一点毋庸置疑,确实是你看片子能感受到的。
大皖新闻:据说片子的法语版和德语班反响非常好。在您眼里,一部好的纪录片大概是什么样子的。
吴卓:这是一个好大的题目,一部好的纪录片大概是什么样子的?这个问题好难回答,但我想说的是,两周前,我看到法国观众的一个留言:“感谢你们,感谢你们对中国,对中国文化如此优雅,如此细腻的一个记录!”这条留言,令我非常感动,我觉得什么叫中国文化“走出去”,什么叫中国文化“走进去”,这句话不就足以说明了吗?
大皖新闻记者 蒋楠楠
编辑 张大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