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打响“文化”品牌 建设幸福道东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党的十八大以来,宿州市埇桥区道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确立了“党建新常态、棚改谋发展、民生促和谐、文化展风采”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以党建文化为引领的“文化道东”建设,使街道的发展搭上了时代进步的快车。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道东街道的文化建设独树一帜,已成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

宿州市埇桥区道东街道党建文化主题公园

宿州市埇桥区道东街道党建文化主题公园。

演出

9 月28 日,道东街道举办“喜迎十九大,共筑中国梦”庆国庆文艺汇演。

◎党建新常态

依托微信等新媒体

创办警示教育课堂

《廉洁过节不“失节”》,这是“文化道东”微信公众号日前推送的一篇文章。宿州市埇桥区道东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贺暾表示,国庆、中秋双节往往是党员干部接受廉政考验的重要时期,很多领导干部都是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出了“四风”问题,此时有必要提醒党员干部,增强自身“免疫力”。

记者了解到,为顺应“互联网+”新形势,道东街道创新举措,推出“道东先锋”微信公众号,每周推送2~3 期学习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学习内容,如党章知识选粹、党规解读等,打造党员干部指尖上的“加油站”。通过微信公众号推广党支部、党小组开展“讲重作”专题警示教育中优秀的经验做法及教育成果,营造比学氛围。同时,以网格化党小组为单位建立28个微信学习群,推送学习内容,及时交流互动,接收工作反馈,目前入群党员已有500余人。

此外,“道东先锋”也是一个便民服务平台,通过发布“一站式服务流程”“社区安全提醒”“拆迁工作进展”“重大事项公告”等内容,方便居民及时掌握社区服务动态。党小组长对微信群中反映的问题进行跟踪处理,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贺暾表示,要将“道东先锋”微信平台与便民服务充分结合,将党建工作综合平台建成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桥”,为居民提供便利服务,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打造党建文化公园

创新廉政教育模式

石书党章、清风荷塘、竹韵清风、当代楷模……走进宿州市埇桥区道东街道办事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党建文化主题公园,这里分布有形态各异的“廉石”雕刻,镌刻着“廉、俭、勤、和、诚信、爱国”等内容,每天都吸引着众多市民前来游园参观。

“ 无声的石头,有声的教育”,党建文化主题公园里的廉石雕刻,时刻警醒着党员干部“俭以修身,廉以养德”。“ 我们依托党建文化主题公园,把党建文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公园内展示,让党员干部群众在休闲娱乐时即可受到身心洗礼,真正把廉政教育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传播。”贺暾表示,当廉政文化通过格言、诗词等形式融入了党建公园的建设,化身为宣传画、雕塑、石刻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元素,市民行走在公园里就能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浓郁的廉政文化氛围,形成“ 明警示、重监督、倡廉洁”的巨大社会效应。

据悉,自党建文化主题公园开园以来,已接纳游园党员干部1500 人,游园群众6 万余人。“我们通过打造党建文化主题公园来拓展党建教育空间,更加符合各级党委提出的‘聚精会神抓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党建工作思路。”贺暾透露,道东街道党工委将及时更新党建文化公园内容,使之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力争把道东党建文化主题公园打造成“精品文化主题公园”,使之成为党建文化教育基地、廉洁文化教育基地。

记者了解到,道东街道为了给辖区居民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以阵地建设为抓手,结合节点游园建设,在宿州市率先建成了“ 党建、法制、人口健康”三大文化主题公园。一个个主题公园正在谱写新时期文化宣传教育的新篇章。

 

◎文化展风采

开办书法公益讲堂

打响文化道东名片

晚上7 点到9 点,道东街道办公楼文化活动中心经常灯火通明。众多书法艺术爱好者在这里学习书法、切磋文墨。这里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翰不虚动——“文化道东”书法公益大讲堂。宿州是中国书画之乡。为传播书法文化,道东街道建立了书画艺术工作室和文化创新工作室,同时引进知名书画家入驻。2016 年12 月17 日,“书法公益大讲堂”正式开班。由道东街道提供“练武场”,中国书协会员、宿州市著名的书法家张兵民执笔授课,爱好者云集响应…… 就这样,一场公益文化盛宴,闻名遐迩。

经过半年的学习,学员作品相继入选第四届安徽省女子书法展、安徽省首届楷书精品展、安徽省第十二届新人新作书法展。如今,“书法公益大讲堂”已成为了道东的一张亮丽文化名片,传统书法艺术在这片相对贫瘠的土地上绽开了新的花朵。贺暾表示,目前道东文化发展已经呈现出崭露头角,弯道超越的态势,必将助推文化产业异军突起。

传播道东好人故事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同样是“文化道东”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宿州,“指路爷爷”印飞可谓是家喻户晓。86 岁的印飞是一名离休干部,因每年春节期间到宿州火车站为外地旅客义务指路,2012年被评为“安徽好人”。

为发扬印飞精神,道东办事处于2013 年成立了“印飞志愿者服务队”,至今已发展拥有核心成员51人,他们常年活跃在社区、机关、学校,为辖区居民送去温暖,奉献一片爱心。去年,印飞志愿服务队被评为安徽省十佳志愿服务队。

为传播好人故事,道东街道开设了“道东好人”长廊和道德讲堂,让身边一个个好人讲述他们不平凡的故事。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好人故事引发了“好人效应”。据统计,从2015年至今,已有300余人登上了“道东好人”长廊光荣榜。他们不为名,不图利,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无闻地书写着道德篇章,展现出道东人的风采。“他们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脊梁,是弘扬‘大美道东’‘大美宿州’的道德力量。”贺暾说。

 

◎棚改谋发展

全力推进棚改工作

打造民生幸福高地

“我们这儿以前大多是自建房,规划混乱、道路不畅、垃圾乱扔、蚊蝇乱飞,居住环境非常杂乱。”居民高先生以前住在棚户区,谈到眼前变化时由衷地说,现在好了,道东街道不断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成片的破旧民房在很短的时间里被拆除,随之崛起的是洁净优雅的住宅小区。

棚户区改造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为杜绝在房屋征收过程中出现违法违纪行为,道东街道切实把廉政教育工作开展到了征收一线,有效保障了房屋征收工作的顺利推进。据悉,道东街道重点加强房屋征收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与房屋征收工作人员签订《廉洁征收承诺书》,要求每一名征收工作人员,要以党规党纪为戒尺,严格按制度办事,严守纪律的红线。街道纪委深入各工作组进行监督检查,对征收工作全程参与监督,公布举报热线。同时,派专人走访被征收户,全面了解群众对征收工作的满意度,切实助推征收工作公开公正公平,廉洁高效完成。

安居才能乐业,乐业才能筑梦。目前,道东街道已累计征收55 万平方米,搬迁居民4100 户,回迁新居1000 余户。不久的将来,道东街道的棚户区将“破茧蝶变”,让古老而又年轻的街道焕发出越来越强大的旺盛活力。

政府搭台企业参与

合力助推创新创业

“文化道东”建设不仅取得了喜人的变化,也为道东街道创造了经济价值,推动了街道政治经济全面提速发展。

几层闲置的办公楼,经过装修改造成创业园,开园百日竟完成消费品零售总额1.2 亿元。这是宿州埇桥区道东街道“青年创业园”取得的丰硕成果。

近年来,道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贯彻国家有关就业创业精神,盘活存量资产,发展楼宇经济,精心打造了电商集聚、青年创业培训“双创”孵化和创客发展空间。

“青年创业园”秉承“围绕电商集聚、依托科技创新、汇聚八方英才、共谋创业发展”的理念,以创业促就业,以电商促实体,实现线上线下共同发展,为怀揣梦想的青年和有识之士,开拓一片天地,搭建创梦圆梦的舞台,打造成商贸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热土。

依托“文化道东”的品牌效应,道东街道采取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电子商务、文化传媒等公司进驻道东,财政收入实现了质的跨越。青年创业园自2016 年12 月16 日开园,目前入驻科技、电商、文化传媒等各类企业25家,从业人员达500 余人,实现产值3 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贺暾指出,现在“互联网+”时代已步入快车道,道东青年创业园也将加快步伐,紧密联合各单位、企业,结合道东街道的优势,争取实现“弯道超车”,使青年创业园成为道东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成为“众创空间”的新样板,成为街区经济的新探索,成为电商集聚发展的新标杆。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叶晓

记者手记

徜徉道东,文化寓景,处处文风。近年来,宿州市埇桥区道东街道在加速经济发展和棚户区改造的同时,树起了“文化”大旗:公园文化、养老文化、社区文化、机关文化……把文化送进公园、社区、机关,文化便走进每一个人的身心。聆听、感受、传承文化成为了道东人生活里挥之不去的气息。展望未来,宿州市埇桥区道东街道将在打造“幸福道东”的征程中,书写出更多绚丽篇章。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