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 我省首条地铁——合肥轨道交通一号线已运营近300天,地铁二号线开通在即。市民在享受便捷安全的地铁出行时,过安检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哪些违禁物品常被“不小心”带入?10月16日,记者来到地铁一号线包公园站、高铁南站站,现场体验了安检全过程。
正常安检仅需十多秒
昨天,乘客在接受安检。
昨天上午9:00左右,记者来到地铁一号线包公园站,虽然该站属于客流量较大的站点,但由于不是客流高峰期,过安检无须排队。由于随身携带背包,记者通过安检共用时十多秒,其中主要是等待背包通过安检机耗时较长。如果乘客没有行李,直接经过工作人员用金属探测器安检或手检,所需时间会更短。
记者在包公园站看到,乘客随身携带的“大包小包”均要通过安检机。过机时发现有液体的,安检员会要求乘客取出,“一般会要求乘客喝一口,如果遇到未拆封的液体,比如酸奶、瓶装水等,可以通过手持式液体检验仪进行检测。机器会对液体进行分析,在显示屏上提示是否安全。”合肥保安集团公共交通安全分公司的安检员夏蓓说。昨天,记者注意到,不少乘客都随身带有水杯,很多都是过安检机后,再打开包慢慢摸索,用去了不少时间。
夏蓓向记者介绍说,针对一些疑似爆炸物和危险物品,可通过便携式爆炸物检测仪配套的擦拭手柄或吸气式采样器提取物品中的样品或气体后,再插入检测仪中分析成分,以鉴别是否安全。此外,每个站点都配有防爆装置——防爆球,一旦检出爆炸物,就会立即放进防爆球内,确保安全。
带白酒乘车也有规定
随后,记者乘坐一号线来到地铁合肥南站站,安检点内,两名男乘客携带的挎包被检出有可疑物品,随后安检员在开包检查后发现了一把锤子,“您好,单品长 25厘米以上的锤子、铁棍等金属利器、钝器不能带入地铁站,请您配合。”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后,乘客将物品寄存在站内,由工作人员记录在案,并将锤子放入存储柜中。
记者了解到,轨道交通一号线运营近300天以来,每天的客流量达 11万至 12万人次。
目前为止查获各类禁止、限制携带物品 8525件,其中收缴 5974件,交公安机关 351件。“在查扣的物品中,最多的就是类似锤子这类的生活用品,比如菜刀、水果刀、剪刀等。”合肥保安集团公共交通安全分公司合肥南站安检中队中队长曾晶晶告诉记者,如果乘客携带这些物品,各站点可以给予免费寄存 4个小时,但是不能过夜。乘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处理,也可改乘其他交通工具。但如果查扣到管制刀具等,将会立即上报公安机关。
在地铁合肥南站站,现场向市民展示的违禁物品中,还有花露水、香水、空气清新剂、锂电池等。地铁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超过 500毫升的香水、花露水以及防晒喷雾、发胶、染发剂等带有易燃、易爆标志的生活用品都是禁止携带的。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小朋友喜欢的氢气球也是不允许带进地铁的,因为氢气易燃易爆,带入地铁会有很大安全隐患。与此同时,逢年过节亲友聚餐时,是不允许携带散装白酒乘地铁的,包装完好的白酒可以携带,但最多只能带2公斤。“看到这么多违禁品,才意识到乘车之前真要多做做安全功课。”在一旁参观的市民感叹说。
不文明行为大大减少
从今年 4月开始,在合肥地铁一号线上,市民可以看到由三人组成的保安巡逻小组在列车上进行巡查。据介绍,在重大节假日期间,这些巡逻小组在每列地铁都会出现,平日高峰时期也会进行巡查。如果在列车上发现问题,他们将及时进行处置;也会为携带大件行李的乘客提供帮助;同时,还要提醒乘客带好行李物品,劝阻乘客的不文明行为,“一开始,不少乘客对地铁内不能吃东西并不习惯,经过劝导和宣传,现在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已经大大减少。”一名工作人员说,绝大多数乘客无论是在车厢内还是在车站内,都非常文明。
除在地铁内饮食、乱扔垃圾等常见的不文明乘车行为外,合肥地铁一号线运营至今,还遇到了不少人因好奇乱按紧急按钮的情况,“紧急按钮是在紧急情况才能触碰的,但有 6位市民因为好奇,在未出现明显影响安全的情况下,比如人被车门夹等,人为触碰了按钮造成列车晚点。”合肥市公安局轨道分局轨道一号线派出所所长孙玉刚告诉记者,在这 6起案例中,按照相关规定,4人因造成列车运行晚点被行政拘留,两人因情节轻微被罚款。
合公新 新安晚报 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 赵琳 摄影报道
□链接
10类物品禁止带进站根据《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禁止限制乘客携带物品目录》(试行)规定,以下10类违禁品禁止乘客携带进站乘车:枪支弹药类(含主要零部件),爆炸物品类,管制器具类,易燃易爆物品类,毒害品类,腐蚀性物品类,放射性物品类,传染病病原体及医疗废物类,其他危害公共安全、列车运行安全的物品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乘客携带、运输的物品。
限制携带物品目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