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里总是一再上演“活久见”,不久前,窦靖童居然被拍到和周迅约饭的照片,俩人凑在一起,亲密非常,周迅还慈爱地帮窦靖童理顺头发,上演了周氏“摸头杀”。
这样一幕,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她俩的关系还需要复述一遍吗?周迅是李亚鹏的前女友,最靠近王菲的前任,窦靖童曾经是李亚鹏的继女,现在提起他,还是一口一个“我爸”。如此错综复杂的关系里,居然能开出友谊之花,最有想象力的编剧估计也不敢这么写。
但这个事儿发生在周迅和窦靖童身上,又一点也不奇怪,李亚鹏其人到底如何我们且不评价,只说他的每一位前任,都不是凡人。当初瞿颖和李亚鹏分手,是因为周迅的介入,瞿颖和李亚鹏闹得很不愉快,但当别人问她恨不恨周迅时,她说,我干嘛要恨周迅?我犯不着恨别人。
这句话在很多年后得到验证,记者亲眼看到她和周迅相谈甚欢,还亲自把周迅送到电梯口。之后李亚鹏依次和周迅、王菲分手时,双方都恪守了“君子绝交不发恶声”的原则,而王菲处理此类事情更让人大开眼界,李嫣庆生,到场者里竟然有窦唯的母亲。
似乎对于他们来说,一段感情结束了,只意味着这一段感情结束了,并没有常人的那种失去和被羞辱感。是他们太奇怪吗?如果我们能够放下内心那个小自我,也许就愿意承认,像他们这样,才是正常的。
曾经分手是一种非常态,男人提出分手,那就是现实版陈世美,女人要是提出分手呢,基本就是潘金莲了。我们歌颂地久天长,向往白头偕老,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两个完全不对路的人捆绑了一生,女人活得那么不愉快,到最后还要跟男人相约来生。永远在一起,真是就是天然正确的吗?或者说,不再相爱,就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吗?
在过去,这个说法是对的。以前是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一切规则都优先考虑男性利益,女性更多地作为男性附属而存在,做不怎么体现经济效益的家务活儿,不能抛头露面,她们如果不想跟那个被指定的男人在一起,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条。
鲁迅先生曾说,娜拉出走之后只有两个结果,要么回来,要么沦为娼妓。我打小还听我奶奶说,在万恶的旧社会,有个说法叫做:“男嫌女,一纸书,女嫌男,一根绳”,啥意思呢?就是说,男人嫌弃女人,写一纸休书即可,女人嫌弃男人,只能找根绳子自挂东南枝。
但我奶奶这话也不全对,即使在过去,男人想抛弃女人也不那么容易。就不说女人里也有比较强悍的,就算这女的胆小懦弱,她就没个兄弟吗?以我有限的人生经验,一个女的要是无缘无故被老公抛弃了,她的兄弟一定不会袖手旁观的,倒不是手足情深,而是姐姐若是一无所有地回来了,住自己家的房子,吃自己家的饭,自己就算不心疼,老婆的脸色也不会好看的。
在这种背景下,分手,就不仅仅是与感情有关的事,它还关系到面子,还不只关系到两个人的面子,还关系到两个家庭乃至两个家族的面子,不引发血案就已经算动静小的了,心无芥蒂,相谈甚欢怎么可能?
但如今情形已经今非昔比,像王菲周迅她们,不用通过婚姻获得在这个社会上的存身之地,她们的收入比伴侣还要高,分离不会造成生存困境,那么分分合合,只与个人感情有关。
而离开所谓道德责任的捆绑,个人感情是一个多么游移不定的东西,我们有可能在一念之间喜欢上一个人,就有可能在一念之间不再喜欢一个人。即使你温柔体贴,聪明能干,可能都无法与这“一念”作斗争,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里,通过范柳原之口说,我们谁都做不了自己的主。
所以,不管你是否接受,当个人在经济上越来越自由和独立,感情就不再与道德关联得那么紧密,分分合合会成为新常态,地久天长会成为一部分人心中的美好而不是所有人的。与其咒骂这结果,不如像王菲李亚鹏们那样,学会接受感情的无常,首先是你不接受也没用,其次是,我们这一生,必然面对太多的无常,要与青春告别,与父母告别,将来还要与子女告别,人的一生,是被无数个无常组成的,又何必,在感情这件事上,存有那么多我执?
李宗盛的《凡人歌》里写,爱人不见了,向谁去喊冤?这本来就不冤啊。谁也并不注定就是谁的,在一起,不过是际遇使然,分开了,同样也是。与其有那么多的不甘心和冤屈感,不如像王菲和李亚鹏这样,随遇而安。
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年李宗盛为了林忆莲和朱卫茵分手,朱卫茵保持了她的风度,,不但声称从未恨过林忆莲,还能在分手多年之后,亲至李宗盛的演唱会,为他捧场。但李宗盛后来与林忆莲分手,就无法一别两宽,各种唏嘘感叹,不过只要不翻脸,也算一种况味吧。
(未经大皖和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欢迎微信朋友圈转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