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调解员刘绩胜:跑遍千家万户 巧解家长里短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的称号,既是对我扎根基层19年的认可,更是对我今后工作的鞭策。”今年5月份,亳州市涡阳县涡南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司法所所长刘绩胜手捧司法部颁发的荣誉证书如此表态。1992年7月份,刘绩胜中师毕业进入涡阳县司法局工作,1998年10月份被分派到涡南镇负责司法行政工作。十九年来,刘绩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投身于民间矛盾纠纷的预防与化解工作中去,跑遍了涡南镇的千家万户。

深入农村调解纠纷

尽职尽责的法律顾问

1998年年末,正值“三五”普法期间,刘绩胜调任双庙镇担任司法助理员。刚赴任时,办公场所只有一间不足十五平方米的办公室,而且没有任何工作经费。刘绩胜选择从普法教育工作入手,建议在全镇范围内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学法制度。2004年6月份,司法所正式立户列编,刘绩胜紧紧抓住建立司法所的契机,进一步加大普法力度,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活动。多年来,刘绩胜一直担任着镇政府、各村(居)委会以及部分企事业单位和中小学校的法律顾问,尽心尽力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自2004年以来,刘绩胜带领同事向群众赠发了“法律顾问卡”“法律援助连心卡”10000余张。凡持有“法律顾问卡”者即可免费享受简易法律服务一年,凡持有“法律援助连心卡”者随时可以享受快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通过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不仅解答了各类法律询问,而且提供上门服务,引导各类纠纷当事人通过正当的途径解决问题。

多年来,刘绩胜带领全所人员充分发挥普法教育这项龙头职能,结合本辖区客观实际,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开展法律进单位、进企业、进乡村、进学校等普法教育活动,并举办各类专题法制报告会,积极参与“江淮普法行”“万名公民参与旁听庭审”等专项活动,不仅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好评,更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口碑。

家长里短的调解能手

调解员,经常要调解的是家长里短。2017年4月,辖区的杨大爷和老伴来到司法所,状告其长子不尽赡养义务,不愿意出钱为他老伴治病。经走访了解得知杨大爷膝下有两子一女。2016年午收前,杨大爷老伴因罹患脑瘤赴上海市治疗。治疗前,其长子已给付五万元人民币,其余部分由次子给付。治疗回来后又赴合肥市复查,花费数万元,其长子没有给付医疗费用。杨大爷向其长子讨要医疗费用时,其长子认为应当进行结算,无论在上海市治疗、或是在合肥市复查,已经于农合报销了数万元,加之家庭的其他矛盾,不愿意再给付任何费用。刘绩胜随即安排杨大爷夫妇和长子见面,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他苦口婆心,耐心疏导,终于促成杨爱明不再结算给付其母亲的医疗费用,且保证10日之内给付其父母赡养费一万元,一场沸沸扬扬的家庭闹剧终于落幕了。

刘绩胜在预防与化解民间矛盾纠纷工作中,不仅能够深深地打动纠纷当事人,更能够缓解紧张气氛,有效防止矛盾激化和“民转刑”案件的发生,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和事佬”。

“像这样的调解案例,对刘绩胜来说,数不胜数。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扎根基层,兢兢业业,业务能力也没得说,是我们局数一数二的调解员。”涡阳县司法局基层股负责人告诉记者。

社区矫正的和谐使者

每逢有刑释解教人员回归到社会上,刘绩胜总是依照安置帮教相关工作制度,热情接待,逐人建档,切实做好过渡性安置帮教工作,为有困难的人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帮助,促使他们遵纪守法、安居乐业、感恩社会。

“这么多年来,我也记不清帮助了多少安置帮教对象,但我依然记得这些人员在获得帮助时感激的神情!”刘绩胜说。其中一名帮教对象孙某在杭州找到了一份装卸工的活,第一个电话就打给了刘绩胜。如今他们家庭和睦,经济改观,这所有的一切都让刘绩胜充分地感受着、欣慰着、快乐着。

刘绩胜告诉记者,只要在岗一天,就要为民服务一天,做一个让群众满意的人民调解员。

张静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张磊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