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貌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随着“一带一路”、中原城市群、乡村振兴等战略规划的实施,以及振兴皖北政策的有力推进,宿州市充分发挥政策叠加的支撑优势,持续不断发力。“中国云都”崭露头角,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新产业异军突起,宿州正加速实现弯道超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市上下坚定信心,主动作为,群策群力,众志成城,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成就斐然
过去一年,宿州市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五年来,该市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发展成就,较好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任务,稳步迈入“十三五”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据初步核算,2017 年,宿州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财政收入156.3 亿元,增长11.8% ;固定资产投资1397 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3 亿元,增长12%;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52 元和10859 元,分别增长8.3% 、9.5%。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好于预期、全省靠前,全市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砀山梨园对歌。韩飞/摄
在过去的五年中,该市坚持产业引领加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生产总值连跨5 个百亿元台阶,年均增长9.4%。财政收入连跨7 个十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3.5%,是五年前的近2倍。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宿州市围绕“一中心、两新区”思路,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五年来,坚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累计实施重点工程1025 个,累计投入1150 亿元,相继建成新汴河景观带、宿灵泗快速通道等一批标志性工程。不断扩展城市外延,大外环全线贯通,规划区面积超过200 平方公里,主城区实现双“85”目标。
持续提升城市内涵,成功获批国家首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城管服务超市”荣获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奖。砀山县、萧县通高铁,全市县县通高速,一级公路里程突破350 公里,交通建设连续三年全省前列。
美丽乡村建设连续四年全省前列,建成省级示范中心村112 个。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0.9%。蝉联“安徽省文明城市”,四县一区全部入围省级文明县城、文明城区,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创新活力空前迸发
宿州市坚持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创新活力空前迸发。打好深化改革“组合拳”,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市县乡村四位一体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投入运营,行政审批类、公共服务类项目“ 网上可办”,持续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65.9%。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农村转移人口28.1 万人。文化、医药卫生等体制改革有序推进,人地挂钩改革试点、“劝耕贷”等走在全国前列,不动产登记工作扎实开展。持续落实一系列招商制度,累计到位内资5470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2 亿美元,进出口总额累计29.6 亿美元。宿州海关正式开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挂牌开检。获评全国社区侨务工作、为侨服务工作示范单位,新增国际友城和友好交流城市6 对,对外开放的“朋友圈”越来越广。
民生福祉大幅提升
宿州市坚持社会事业共建共享,民生福祉大幅提升。着力补齐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短板,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连续五年实施33 项民生工程和10 件惠民实事,惠及城乡500 多万居民。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发展全局,预计全市贫困人口从61.3 万人减至16.1 万人,贫困村从359个减至115 个,贫困发生率从11.8%降至3.2%。萧县被评为全国社会扶贫先进县。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连结硕果,《石乡党魂——柯增华》等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建成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等17 座。宿州国际网球公开赛被评为全省十佳体育品牌赛事。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6 人、中国好人27人。
城乡基本养老、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特困人员供养水平大幅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人口计生工作连续四年皖北第一、全省先进。综治工作连续四年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信访工作目标考核连续两年全省第一,灵璧县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平安县。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分别实现“七连冠”“八连冠”。新乡贤治理模式获得中央改革办充分肯定。
关键词:未来可期
未来五年,宿州市将继续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奋力开创美好宿州新局面!
经济总量不断跨越
今年,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2%左右,财政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左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年度任务,主要动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努力实现本届政府良好开局。
未来五年,该市将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转方式、调结构、强动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主要指标增幅、发展质量效益全省前列、皖北领先,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200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与全省差距明显缩小,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综合财力进入全省前八,县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产业升级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推进工业强市兴县,做大做强首位产业。全面推进制造强市战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从制造、创造向智造转变。搭建创业创新平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国家智慧城市、智慧农业试点建设,培育一批“宿州云”知名品牌。推进“互联网+”行动,构筑发展新动能。
以建设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以“大宿城”为中心、4 个县城为副中心、萧砀小城镇集群和灵泗小城镇集群为基础,加快构建功能定位清晰、片区布局合理、协同互动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振兴县域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生态文明进程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补齐生态建设短板,建设“天蓝、地绿、水”的美丽宿州。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严守生态红线,到2020 年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工作人员正在智能电商互联平台上操作。
节约用地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到2022 年所有乡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5%左右,城市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
打造多元要素融通高地。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主动衔接中原城市群建设,全面参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和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合作发展,加强与徐州对接连通、融合发展。
深化南北合作,推进结对共建园区建设。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打造皖北开放新高地。积极推进宿州民航机场、城市轨道交通、连霍高速宿州段扩容改造工程和宿固蚌、徐淮阜高速公路宿州段建设,协调推进合青高铁宿州段、萧徐轨道交通建设。
持续增进人民福祉
深入实施共享发展行动,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现“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长,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千方百计稳岗增岗,促进就业创业。加快培养高素质和技能型人才,推动“民工大市”向“技工大市”转变。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文化创意、游戏动漫等新型文化业态。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造普及高中教育条件;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办好特殊教育。
推进健康宿州建设,全面提升二级医院医疗能力,争创3 个三级医院,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等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着力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健全体育、养老、残疾人等公共服务体系,兜住民生底线,实现全体居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张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