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灵璧县在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针对一些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中存在的精神风貌不佳、风俗习惯落后和“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创新思路,将精神扶贫与移风易俗、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等相结合,明确“四有目标”,实施“六大行动”,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灵璧县虞姬乡精神脱贫文艺宣传队在陈埝村进行文艺演出。
确立“四有”目标
“有文明和谐的村容村风、有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有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有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记者在采访中,灵璧县委宣传部一位负责同志告诉记者,通过确立“四有”目标,灵璧县将移风易俗与精神扶贫协同推进,推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节俭操办,注重发挥试点和示范带动效果,推动整体工作提升;通过形式多样的志愿帮扶和教育培训,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乐观自强、不甘贫困的精神品质,促进贫困群众精神面貌明显改观;针对全县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占比高达53.94%的现状,推动养成贫困群众健康生活方式;将贫困村、贫困家庭人居环境改善作为农村环境整治的重点,努力为贫困群众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实施“六大行动”
据介绍,灵璧县实施的“六大行动”,分别是实施文明乡风宣教行动、实施志愿服务帮扶行动、实施文化服务惠民行动、实施教育培训提升行动、实施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和实施先进典型选树行动。
2017年,灵璧县全县95%的行政村建立了“四会一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与村规民约),引领培育文明乡风。
将扶贫双包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共成立党政机关志愿服务队83个、社会志愿服务组织13 个。为充实乡村百姓的文化生活,灵璧县健全完善贫困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使用机制;建设农民文化广场,经常性举行文艺演出活动,争取2020 年实现贫困村农民文化广场全覆盖;着力创作扶贫脱贫题材的文艺作品,首部扶贫泗州戏《白芷花开》在全县巡演。2017 年共开展专题文艺演出130 余场、送戏下乡450 余场。
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10 万名农村学生。各中小学校均组建教育扶贫志愿服务队,帮扶13160名贫困生。将新招聘的教师全部补充到农村偏远薄弱中小学任教,开展教师“无校籍管理”试点,补齐农村教育短板。
深入推进农村环境“ 三大革命”,在贫困村改水、改厕、改厨、改圈上给予资金倾斜,着力解决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禽畜乱跑、柴草乱放、污水乱泼等问题。18 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面开工,垃圾发电厂、填埋场投入运营,日处理垃圾550吨。
首批评选20个贫困村作为精神扶贫示范村,在资金、政策上进行大力支持、重点打造。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媳妇”“自强自立示范户”等各类创评活动,全县先后涌现出各类先进典型80余个。
邓朋 许聪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张涛 采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