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红说|卞玉京:酒意化作一杯茶

这两年出去做关于《红楼梦》的讲座,总听人说《红楼梦》是吴梅村写的,我写了文章说《红楼梦》绝不可能出自吴梅村,但说起来,和他有过一段情感瓜葛的卞玉京,还真有几分像林黛玉。

晚明名妓里以秦淮八艳最为著名,秦淮八艳里,卞玉京是其中翘楚,文人余怀写秦淮盛况:“凌晨则卯饮淫淫,兰汤滟滟,衣香一园;停午乃兰花茉莉,沉水甲煎,馨闻数里;入夜而擫笛搊筝,梨园搬演,声彻九霄。李、卞为首,沙、顾次之,郑、顿、崔、马,又其次也。”

这“李、卞为首”里的“卞”,指的就是卞玉京卞敏姐妹,而这对姐妹花里,姐姐卞玉京尤为出众,她最为迷人的,是微醺时候的风情,人们将她与陈圆圆并列,有“酒泸寻卞赛(卞玉京原名)、花底出圆圆”之说。

但卞玉京的风情又不同于顾媚宴席间的长袖善舞,而是孤高的,才华横溢的。许多年后吴梅村说她“所居湘帘棐几,严净无纤尘,双眸泓然,日与佳墨良纸相映彻”,是不是有点像《红楼梦》里的林妹妹?

她的性格也像,“见客,初亦不甚酬对。少焉,谐谑间作,一坐倾靡。与之久者,时见有怨恨色。问之,辄乱以它语。其警慧,虽文士莫及也”。

初见时的距离感,熟悉起来之后的伶牙俐齿,慧黠生动,以及浸入骨子里一种愁怨,都与林妹妹相似。但是,林黛玉也许是很典型的中国少女,贾宝玉却不是很典型的中国男子,更为常见的,是吴梅村这类。

崇祯十五年春天,苏州虎丘,一个再寻常不过的饭局正在进行中,一个名叫吴继善的人要离开此地,去成都当知县。别管这个人是谁,我也不知道他是谁,重要的是,在这个饭局上,吴梅村遇到了卞玉京。

闹哄哄的宴席上,推杯换盏之间,酒入半酣的卞玉京忽然回过头来,问吴梅村:“亦有意乎?”

这一年吴梅村33岁,任南国子监司业,相对于这职位,他更为显著的是会试第一殿试第二的科考成绩,要知道明末四才子之一冒辟疆一生六次科考,皆无所获,何况崇祯皇帝也对他青眼有加,使他头上的光环更为闪亮。

卞玉京看上他不足为奇,但她这表达,未免太彪悍了点。没有铺垫和试探,就这么单刀直入的,又不太像林妹妹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黛玉到底是良家女子,自有许多约束,再者是卞玉京更加孤高,孤高者大多狷狂,礼岂为吾辈设,你应是我的知己。她的人生自带酒意,那些试探与铺垫多俗,她以为,吴梅村是可以与她灵魂共振的人。

然而,现实让人失望,吴梅村既不是悦纳,也不是拒绝,他“固为若弗解者”,也就是假装听不懂,她一声叹息,将目光投向别处,以后也不再提起。

吴梅村装傻充愣并不奇怪。卞玉京是名妓没错,但是“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更爱追求名妓的,大多是富二代,像吴梅村这种凤凰男怎么可能去凑这个热闹?他祖上是做过高官,打他祖父起就在逐渐没落,到他父亲,不过是个私塾先生,好在他打小十分聪明会读书,全家都将希望放到他身上,他父亲以一点薄薪,为他遍访名师,其中一位,是复社的创始人张溥。

他的路子那么正,怎么可能为这突然冒出来的女人改弦易辙,再说她那么彪悍,只怕轻易降她不住。

但是他也不想拒绝,这不符合他一贯的做派,他也许觉得打哈哈是最好的选择,可是,假如我们代入一下,当你跟人说:“我爱你”,对方却说“今天的天气哈哈哈”,是不是比惨遭拒绝更让人崩溃?

然而这所谓崩溃,在不久之后,也会被视为值得怀念的矫情。吴梅村用“寻遇乱别去”讲述他和卞玉京的分离,一个“乱”字概括了李自成杀入北京城、崇祯自尽、清军入关这一系列时代洪流,当吴梅村自己在也在一片浩浩汤汤中左冲右突之际,那个曾经问他是否有意的女子,更是只能成为一个隐隐约约的传说。

他听说她去了常熟,跟了别人,凑巧他的老朋友钱谦益也在那里,分别五六年后,他到钱谦益家做客,提起此事,钱谦益便设下宴席,一定要促成吴梅村与卞玉京的重逢。

要说这吴梅村也是有毛病,当年你就没答应人家,现在又何必搅乱别人的平静生活呢?但当时不只是他,还有一大堆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文人,都期待出现这种戏剧化场景,加上钱谦益的殷勤致书,卞玉京倒也答应了。

那天众人情绪亢奋,单等女主角出现,听得家人报信说卞玉京已经抵达,更是激动得要命,然而,卞玉京并没有来到这酒桌上,她直接到内宅,找柳如是去了。

吴梅村自然是怅怅然,感叹自己负了人家,也没有什么好说的。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几个月后,卞玉京忽然带了一个丫鬟,亲自拜访吴梅村来了

她没有提起那段感情,却说起一段见闻,说她在秦淮,见到有名门女子,姿容绝世,本来应该入宫,碰上乱世,军府以一鞭驱之去。这样的佳人尚有这种遭遇,我们沦落到这一步,也是际遇使然,能怪谁呢?

这是卞玉京的放下,更重要的是,她彻底调整好了她和吴梅村的关系,在她问他“亦有意乎”的那个时刻,她也许对他曾有许多期待,把他看得过于强大。而经历了世事跌宕之后,她知道,谁也帮不了谁,他们是同命相连的小人物,同情已然取代了恋慕,成为她感情的主体。

想《红楼梦》前八十回里所写的生活,虽然一直在走下坡路,但都还是安宁日子,所以我们无法想象,宝玉怎能忘记林妹妹,迎娶宝姐姐。而卞玉京与吴梅村的这番纠葛里,却告诉我们,在时代的大变革里,爱情即便依然存在,但同情更能覆盖所有。若以同命相怜为立足点,宝玉的婚姻就变得容易理解得多了吧。

卞玉京后来又曾跟过两个人,一位是“东京一诸侯”,不得意,她主动提出离去,后来跟了一个老人。老人待她甚厚,给她治病,给她提供生存所需,她内心感激,回报的方式令人震惊:蘸着舌头上刺出的血,为他抄一部《法华经》,如是三年,她用疼痛,换取平静。最后,在平静中死去。

这不算是最坏的收梢,然而还是难免想到她问吴梅村“亦有意乎”的那个时刻,她眼波流转,自信满满,她爱这有酒意的人生,爱这个放恣的自己。那时她岂能预料,有一天会为平静的一隅而上下求索,在时代的洪流里,个体是多么微不足道,酒意最后难免变成一杯茶,尽是恬淡的苦涩。              

作者 闫红(未经大皖和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欢迎微信朋友圈转发。)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