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微信上微博经过商场的玻璃墙,目之所及,皆是各种对母亲的感恩戴德,不由心生感慨,如果我是个未婚姑娘,非得被吓着,当妈原来是这么含辛茹苦苦大仇深的一件事!
表达方式五花八门,却万变不离其宗地表述一个意思:您过得特别不好,只为让我过得好。只要让我过得好,您不怕过得不好……
是很感人,但是当妈的都那么惨了,这孩子得多没良心才能过得好?只要孩子春风得意,哪怕自己肝脑涂地,这是存心陷孩子于不义,还是假设自己的孩子天生就是个白眼狼?
但是,真的有很多当妈的这样想。
我家有个亲戚,走动得频繁,所以我经常能见那对母女吵架,当妈的说,我当年就应该掐死你,闺女说,你为什么不掐,你掐了就一了百了了……
作为知情人,我站在闺女一边,人们老说孩子是讨债鬼,但让我见识到所谓债主长啥样的,却是那位老妈。
她很年轻的时候,丈夫出轨,她不愿意离婚,理由是,她要女儿父母双全。她因此跟小三斗,跟老公全家斗,有时又忍辱负重,低声下气。日子当然很艰难,但这艰难,让她作为母亲的形象更加伟岸,她无数次提及,为了女儿,她都做了什么什么。
她觉得自己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却并没有受到全世界的表彰,到最后浪子也没有回归,公婆也没什么良心。她委屈得要命,因此见不得女儿傻乐呵,感觉自己掏出来的心肝喂了狗,她指责女儿不孝,芝麻大的事儿也会上线上纲,哭天抹泪,历数自己这许多年来的付出。
我一点也不同情她,这样说似乎有点冷酷。但是,让女儿生活在一个炮火不断的家庭里,真的是为了女儿好?还是她不愿直面人生而实施的一种懒政?她没有办法跟生活讨债,就想方设法做女儿的债主,女儿太小太无力了,她有办法让女儿,欠下一笔良心债。
人要先自救,才能救人。每次坐飞机时,看到要大人遇到危急情况时先给自己穿好救生衣再给孩子穿时,都会这么想,如若不肯面对这一点,你的舍己为人,也许反而是自误并误人。
想让孩子活得好,也许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活好了。这世间是有那种甘愿付出不求回报的人,但你肯定不是,我也不是。
有段时间,八小时之内写稿,八小时之外带娃,把时间排得满满当当,辛苦就算了,还“过劳肥”了。心情当然不会好,随时随地气不打一处来,还觉得自己特别悲壮。
忘了是什么原因,我在某个周日的清晨决定丢下所有的事儿,出去逛一天。先去逛菜市,又去逛商场,约朋友吃了顿午餐,在咖啡馆里打了个盹,那天傍晚,当我回到家中,发现家里并没有乱成一团糟,相反,老公和孩子一边看动画片一边说笑话,比过去的每一个周末都和谐。
这就叫我的愚蠢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吧,以前我无法想象男人也是可以照顾孩子的,照顾一整天也不崩溃。所以那种能够制造过劳肥的疲惫难道不是自找的吗?实在怪不到别人。
虽然这样说有点太鸡汤,但那之后我真的开始尝试着把娃撂给老公,自己该干啥干啥,该去哪儿去哪儿,别相信男人带不了娃,他们不是老说虽然通常是女人做饭但最好的厨子都是男的吗?带娃这件事应该也一样。
男人体力更好就不说了,还更爱和孩子一起说屎尿屁的笑话,每次看到那俩人将一个无聊的笑话说得乐不可支前仰后合,我表面上做鄙夷状,心里觉得挺好——请政治正确的各位不要着急批评我心口不一,我表面上的鄙夷让那俩人更开心了,毕竟,适度的犯禁是令人愉快的。
当然,我家这男的还行,碰上更加懒惰的,也许改变对方的力度就要加大一点,具体怎么做,各位自有窍门,我想说的是,首先得把自己哄高兴了,解放自己,才能造福家人。
如果遇上实在不可救药的男人呢?也许是时候请出这句话了,不分还留着过年啊?就像前面提到的那对母女生活中缺席的男人,实在可以清理出去了,真的清理掉,她们也不会过得更糟,十有八九还会更好,那也许是当妈的能够给女儿的最好的礼物,让女儿知道,将那些看似鸡肋其实是垃圾的东西断舍离,能让自己过得更好。
有次在公号后台看到一条提问:“王菲这样的能是好妈妈吗?”我不假思索地回了句:“当然是,像王菲这样的才是好妈妈呢”,她最好的一点是,她不想牺牲自己。
曾经有记者问她,有没有想过为女儿找个爸爸,这种提问法就是有意将王菲的择偶给崇高化,但是王菲不买这个账,她说只想为自己找伴侣,没想过为孩子找爸。听上去似乎很自私,但是一个立意把自己活好了的人,是可以惠及他人的。
自由不等同于自私,自由是有边界的,而自私没有。王菲让自己和孩子都获得了自由。她没有怨气,能够心平气和地处理每一种关系,和前夫和平相处,连前任婆婆都相处得不错,大家都够欢聚一堂,即便离婚,孩子们也不缺爱,她和她的家庭不被社会舆论和各种条条框框绑架,她当然是个好妈妈。
《红玫瑰与白玫瑰》里佟振保他妈正相反,她寡妇熬儿,非常不易,她对儿子无限付出,儿子对她也是感恩戴德,于是,当佟振保和王娇蕊相恋,本能地感觉到对不起母亲,没有走母亲期望的路,“不止有一个母亲,一个世界到处都是他的老母,眼泪汪汪,睁眼只看见他一个人。”
佟振保和他妈的关系里,有一部分是很清晰的债主和债务人的关系,只是他们本来就处于赤贫中,资源太有限,佟振保的妈妈真的只能把自己那一口省给他,造成这样的关系也在所难免。但是,如今,在各方面都有所改进的情况下,还需要建造这种看上去很美的关系吗?
与其歌颂母亲的悲情,不如让母亲不再悲情。
桐城派学者方苞有篇《先母行略》,极力赞扬他的母亲:“而先君子喜交游,江介耆旧过从无虚日,必具肴蔬,淹留竟日。母尝疽发于背,犹勉强供事,十余年,无晷刻休暇。而先君子性严毅,丝粟不治,客退,必诘责不少宽假。母益笃谨,无几微见于颜面。及先君子将终,恻然曰:‘与若共事五十年。若于我,毫发无愧也。’”
翻译一下就是他爹特别喜欢交朋友,经常带回家吃饭,哪怕他妈背上长疽疮,也要做一桌子菜,就这么着,他爹还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他妈也默默咽下,最后,他爹临死前,说,你妈这辈子没有什么对不起我的。
方苞赞扬他妈的高风亮节,看上去总觉得哪里不对,赞扬悲惨,会引发对于悲惨的复制,亦是残忍之事,当然,他们也许觉得这种残忍是美的。
到了这个时代,类似的赞美可以少一点了。妈妈辛苦,也许因为爸爸是甩手掌柜,妈妈不容易,也许是这个社会对于妈妈们照顾不够,帮她们争取权益减少重负,帮助所有的妈妈出离困境也许才是最好的礼物,假如做不到,起码,不要赞美痛苦,不要把痛苦视为必然。而且,我自身经验是,做母亲的一旦获得很多帮助,完全可以做个很开心的妈妈。
我也想象,将来的某个母亲节,我的孩子会想写一篇夸奖我的文章,我希望他能说,我妈妈是个有办法活得很高兴的人,我跟她学会了很多活得高兴的办法。这比赞扬母爱如山,让我愉快多了。
作者 闫红 (未经大皖和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欢迎微信朋友圈转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