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一直都记得许多年前那个神奇的经历。
我的一个朋友从外地来找我,带着伤痛的表情和破碎的心,她失恋了。我们并不算特别好的朋友,但她觉得一个热爱写作的人显然更能理解她。
她遇到的事情的确让人无法释怀,那个口口声声说爱她的男人,突然之间不再联系她,她找上门去,对方说,已经对她没有感觉。
感觉这东西摸不着看不见的,你没法跟它对质。朋友黯然退出,痛苦不堪,在我的出租屋里,耐心倾听的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她,那时候我还没有经历深刻的感情,也无法以比惨的方式,让她获得平衡。
可是当时我是个社会新闻记者,第二天还有采访任务,深更半夜地和她坐在床铺的两头,我该如何启齿,才能将她如何大河般奔涌而出的悲伤截断?正当我感到亚历山大时候,她那边忽然没了动静,我探身望去,她竟然斜靠着枕头,发出均匀的呼吸。
第二天早晨,我们渐次醒来,朋友的脸上有显而易见的羞愧,她敲锣打鼓地以一个无法自救的失恋者的身份从远方而来,却比我还先睡着,确实有点说不过去。她向我解释,她打小在父母的要求下,养成了铁打的生活规律,平时都是九点睡觉,五点起床,因为失恋,入睡时间已经拖后了两个多小时。
这个话题切断了她对于恋情的缅怀,她和我一起进入日常状态。加上一夜饱睡后,她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像一棵失水的植物,经过睡眠的浸泡之后重新变得饱满。
她后来又在我家住了两三天,我清楚地感觉到,夜晚会让她情绪低落,一再下坠,却终将被睡意稳稳接住,而在第二天醒来时候,她的精神面貌,都比上一个早晨更好一点。
我当时很想为她写一句诗:睡眠是一个关卡,不允许悲伤越境。很多年之后,我更想篡改一句名人名言:刻板的生活方式才是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原话是毛姆说的:阅读是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但刻板的生活方式显然比阅读更为便携,也更有用,外面只管风狂雨骤,准时到来的睡眠,会是你最为坚固的堡垒。
(二)
人生苦短,却埋伏着太多风险,失恋失业失态等等,作为一个活得不怎么戏剧化的人,我人生里最大的风险,就是那种淡淡的失败感。
比如说被退稿,或者没有写出自己想象的那种文字,或者是事情明明很多不知怎的就浑浑噩噩地过了一天,我一度以为这是我对人生领会得不够深刻,一再尝试格物致知,最终不过是把大部分人生,浪费在思考人生上了。
当然有时候我也能突然拥有闪光的时刻,获得小小的成功,让我小小地高兴一下,但很快我就发现,依靠成功安慰自己如同以海水止渴,对于成功的期待,让我更加患得患失,不能忍受失败。
最终帮我走出困境的,正是我前面所言的那种刻板的生活方式。某一天,当我正在为一篇很糟糕的文字苦恼时,某人走进书房对我说,如果我是你,我九点之后只想怎样才能睡个好觉。
我渐渐真的习惯于九点之后入睡,早晨五点半继续写作。当习惯养成,那种希望被上天眷顾的侥幸心理就会少很多,就知道,这个点儿应该写,可以写,写得不好就先写下去,或者回头修改,或是重写,反正每天都要写,着什么急呢?先不说这种平静的心情有利于写作,起码,它是有利于人生的。
其实有很多写作者早就这么做了,比如说成天忙着跑步的村上春树,以及有着健身教练般完美身材的毕飞宇,他们活得没那么诗酒风流,也不会成天坐等鸿鹄将至,而是在日复一日的刻板生活里保持平静保持稳定,不被失败感侵扰。
(三)
那么,如何才能养成刻板的生活方式,首先,你要自信。
我也曾以为我是天生散漫的人,但一个体育老师告诉我,只要经过训练,任何人都能成为杂技演员,所以,不要嘴上说着要,身体却一再后退,而是知行合一地投入进去。想象你正站在一个游泳池边,你是一个初学者,你要做的第一步,是果断地跳进水里。
以早睡早起为例,没有谁是天生的夜晚型人,试试在九点钟上床,不用喝牛奶泡脚或者做其他太有仪式感的事儿,否则反倒会感到压力,只要别把手机带进卧室就可以了,如果实在睡不着,可以翻翻书。一直自以为神经衰弱的我,自从尝试着入睡前背诵《心经》或是《岳阳楼记》迅速入睡之后,不无失落地发现,我并没有患上那种能让自己显得更特别的毛病。
其次,像肯德基和麦当劳一样,机械化地管理自己。
一个肯德基餐厅的管理人员告诉我,他们这里不说“把地扫干净”,只有“把地扫多少下”这种概念。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里说,中国人不习惯于数目字管理。其实对自己,我们也应该引入数目字管理,比如说你想建立阅读习惯,丢下“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宏愿,先给自己规定一天读多少页。这听上去很不感性,但所谓感性,常常不过是偷懒并怀有侥幸心理的借口。
最重要的是放弃所谓的完美主义,在机械化的自我管理过程中,奖赏并没有益处,有用的是条件反射。
第三,学会借助工具,比如手账。
我本来对于手账无感,但我的朋友李小姐说,手账是自己跟自己签的合同,白纸黑字地记在那里,一清二楚不说,你也不好意思跟自己赖账吧。她每次完成一项,就哗地把那一行划掉,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意,她写下来的计划,通常都完成了。
第四就是坚持,二十一天未必能养成一个习惯,我觉得这事儿是有个体差异的,不妨多一点耐心,反正这个投入跟漫长的一生比起来,怎么着都是划算的。
总之,建造刻板的生活方式,也是一件刻板的事儿,要像建造罗马那样,直面困难,扛住压力,耐心地添砖加瓦,建设得慢一点不怕,越慢说明你越需要做这种建设,一旦建成,则一劳永逸、受益终生。(本文配图来自东方IC)
作者 闫红 (未经大皖和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欢迎微信朋友圈转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