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85年岁月 花其兰烈士后人将家乡水土敬放先烈墓前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三爷爷,侄孙们来看您了,把老家的土和水也带来了。”昨天,通过新安晚报、今日头条等联合发起的“寻找革命烈士后人”活动找到亲人花其兰安葬地的花少东、花放两兄弟,在本报记者的陪同下,来到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祭奠了花其兰烈士。

昨天,花少东、花放在四川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祭奠三爷爷花其兰烈士。

昨天,花少东、花放在四川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祭奠三爷爷花其兰烈士。

本报帮他们找到先烈安葬地

位于四川省通江县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始建于1934 年,长眠着 25048 名红军烈士,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当年,红四方面军从大别山区的鄂豫皖苏区,千里迢迢来到四川通江县等地,创建了川陕苏区。在对抗当地军阀的多路围攻中,很多红军战士英勇牺牲。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里有无名烈士 17225 位,还有200 多名有姓名的其他省市籍贯烈士,其中也包括 30 名从我省六安地区走出去的先烈。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这些外地烈士的亲人很难找到。为此,新安晚报与今日头条、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等一起,发起了“寻找革命烈士后人”活动,并成功地找到了花其兰、罗宗盈、漆先玉、漆德武等皖籍烈士的后人。

在得知花其兰葬在通江县后,花其兰的后人也联系了本报,激动地表示家人已经寻找了几十年,现在知道花其兰的安葬地,希望带着家乡的水和土前去祭奠。7 月 28 日,本报记者与花其兰的两位侄孙花少东、花放等一起,从合肥赶往四川。

将家乡的水土敬放先烈墓前

乘坐了两个多小时的飞机和整整7个小时的大巴后,花少东和花放抵达了建于大山深处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7 月 29 日,青峰无言,苍山静穆。两兄弟冒着突然下起的大雨,来到了花其兰烈士墓前。在敬献了鲜花和花篮后,他们小心翼翼地从背包里拿出了一瓶水和一包土,“这是家里人让我们带过来的,让三爷爷感受一下故乡的水土,以告慰他在天之灵。”

两兄弟将水土混在一起,敬放在花其兰烈士的墓前,并从墓旁拿了一些泥土装进包里。“我们 带点泥土回去 ,放在三爷爷的母亲——我太奶奶墓,让他们母子‘团聚’。”花少东告诉记 者 ,1934 年花其兰在四川牺牲 ,家里人得知消息后就开始寻找他的安葬地 ,但一直找不到,“很感谢你们组织的这次活动 ,让我们全家人实现了几十年来的心愿。”

花放告诉记者,本来父亲也想来,但由于身体不好不能长途奔波,“我们现在知道了三爷爷的安葬地,以后还会来的。”花少东也告诉记者,他的两个哥哥本来也打算来,但最近走不开,“可能在下半年或者明年清明,他们会过来。”

昨天,花其兰烈士后人(右一、右二)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参加集体祭奠。

昨天,花其兰烈士后人(右一、右二)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 园参加集体祭奠。

烈士“寻亲”故事感动众人

昨天,记者与花少东、花放等一同参观了陵园旁边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看到了其他一些安徽籍烈士的名字和故事。“桂绍忠少将也是我们那边的人。”两兄弟认真地看着先烈们的遗物,听着讲解员讲述那段烽火历史,“我们会将烈士们的故事带回去,讲给年轻人听,让他们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他们的革命精神。”

记者从纪念馆了解到,早在2011年,这里就发生了一段跨越80年安徽父子“相认”的感人故事。当时,83 岁高龄的吴方宜和几位亲人分别从北京、山东、安徽等地赶到通江。吴方宜来到陵园,抱着吴展烈士的墓碑,生平第一次叫出了“父亲”两个字。

原来,1933 年,年仅33岁的吴展在通江牺牲 ,当时吴方宜才5岁。50年后的1983年,吴方宜的母亲、吴展的妻子彭镜秋收到了一张烈士证书。然而,她一直不清楚吴展牺牲在哪里,安葬在什么地方。

一直到2010年,吴展的外孙女偶然在网上看到一组关于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的照片,从中发现一块墓碑刻有“吴展烈士之墓”,才终于让这对父子在分离近 80 年后“相会”了。

纪念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时,吴展的后人同样将家乡的一包泥土敬放在墓前,以表达家人的哀思。

本报等发起成立媒体志愿服务团

为了帮助全国更多烈士陵园的烈士寻找后人,7月29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中国军视网与“今日头条”还联合启动了“红色血脉——寻找革命烈士后人”公益计划,依托“今日头条”的“头条寻人”平台,为与后人“失散”的革命烈士寻找后人。为了扩大寻访信息的覆盖半径和辐射人群,“今日头条”联合新安晚报等 17 个国内主流媒体,发起成立了首批“寻找烈士后人媒体志愿服务团”,将就革命烈士资料梳理、寻亲信息发布、信息比对核实等环节进行深度合作。

在当天的活动上,新安晚报副总编辑曹海峰在代表媒体发言时说,媒体志愿服务团会将主流媒体的传播影响力,与“今日头条”的技术优势与用户基础相结合,实现为革命烈士寻亲的效果最大化。同时,媒体也将推进对革命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的传播与弘扬,实现“革命传统教育”的效果最大化。

根据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整理,30 名安徽籍烈士来自于我省 4 个地方,其中来自原六安县的有18名、霍山县的有1名、金寨县的有7名、霍邱县的有4名。如果读者认识这些安徽籍先烈或其亲属、战友,请拨打新安晚报热线电话962000告诉我们。

马悦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项磊 摄影报道

注:尚未找到后人的皖籍烈士名单

周厚福 赵箴吾 苗宗元 苏福金 赵湛如 罗礼银 李元宾 林英安 王志凯 傅成德 傅绍瑞 冯元义 冯元洪 王祖营 胡祝三 叶德恩 刘子才 袁成汉 夏学清 罗开书 扬光华 殷秀山 王大法 汪国祥 陈春奇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