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民警宣恒4年帮助60多个失散家庭团圆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利用4年业余时间,志愿提供500余条有价值的寻人线索,助力60多个失散家庭团圆;从警10余载,协助破获公安部督办“特大网络贩枪案”、“特大网络贩卖毒品案”;先后参与侦办各类刑事(行政)案件11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50余人(历年网上在逃人员12名)……

他是宁国市公安局情报大队副大队长宣恒,曾先后荣获 “安徽好人”、“安徽省杰出人民警察”、“感动宣城十佳人物”、“宣城好人”,荣获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

2015年,公安部携手央视《等着我》栏目、“宝贝回家”等媒介,联手开展“打拐反拐”与“圆寻人团聚梦”大型公益活动。宣恒应邀加入,成为一名志愿者。而这一试,就试了4年。每天,宣恒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还要挤出时间去做寻人线索的协查。一旦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就统一反馈给公安部相关部门或者央视《等着我》节目组,再由他们联系安排具体的责任单位负责落地核实。

一天,宣恒接到栏目组转送的一条寻人求助信息,信息上注明求助者是小赵,七岁被拐,只记得儿时的家有山、有河、还有船,村子好像叫谭桐镇(音),父亲叫田某宾(音),其他信息都不记得了。

据小赵自述,30多年来自己始终在务工攒钱,只为找寻亲生父母,并将这个心愿藏在心里。可网上搜寻,却一无所获。30年的变迁,儿时的记忆或早已模糊。然而,栏目组工作人员反馈说求助者小赵的记忆很深刻,并非常坚定地说地名没有错。随即,宣恒再次从头开始进行网上搜寻。

几番尝试失败后,宣恒使用同音字搜索,发现四川省有一个坛同镇,该镇的相关描述与求助者小赵记忆中的地方较为相似,但继续网上搜寻时却发现该镇并没有叫田某宾这个人。

宣恒将这条线索反馈给栏目组。很幸运,在当地警方以及多方接力找寻之下,最终在坛同镇找到了小赵的亲生父母,不过小赵父亲的名字并不叫田某宾。

“这一看似简单的工作真正做起来并没那么简单,因为这些寻人线索可能只是一个模糊的地名、模糊的人名,甚至可能只是一个乳名、一个绰号。所寻找的人大多与求助者离散几年、几十年。特别是那些被拐儿童,没有照片、没有电话、甚至没有记忆……有时几乎所有能用的网上寻人办法都使完,往往都不一定有结果。所以,找到有价值线索的难度比抓涉案人员还难。”遇到寻找线索困境的宣恒深有体会却动情地说,“不过,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宣恒的努力得到了肯定。他曾收到中央电视台感谢信,并先后30余次应邀参加央视《等着我》大型公益栏目;公安部与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宝贝回家”全国知名公益志愿者组织协会分别颁发的“宣恒工作室”牌匾……

高鹏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曹庆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