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炉香》预告片曝光,似乎进一步印证了导演选角失误。马思纯和彭于晏这“浓眉大眼”的一对,贴合不了张爱玲笔下郁丽幽暗的氛围,有人说看他们的激情戏,感觉下一步彭于晏就要按着马思纯的脚脖子帮她来个仰卧起坐。如果说马思纯脸上还有些“呆滞”符合小说里的描写,彭于晏那一身腱子肉,怎么看都吃不了马思纯的软饭。
这些说法都对,问题是小说《色戒》里的易先生,矮小,带着三分鼠相,算命先生说这是“主贵”的,您觉得这些形容,跟梁朝伟像吗?更不用说电影《色戒》表达的,正是小说《色戒》所要讽刺的,但如今人们所知只有电影《色戒》,对小说是怎么一回事并不感兴趣。
电影是导演的,小说是作家的,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样东西,要是不折不扣地按照张爱玲的意思来拍,我估计没有几个导演敢上手,太冒犯普通人的感情了,张爱玲小说这么写已经被人骂了无数遍的阴暗刻薄,要是在投射到大屏幕上,会让更多人为了看到人世与自身的真相而生气。
《第一炉香》预告片里,旁白节选葡萄牙诗歌《爱是燃烧而看不见的火》:“爱是比深爱更深的不爱,是茫茫人海里孤独的跋涉,是永远不会因满足而满足,是失去时才得到的关照。”明显是要讲一段虐恋,但小说讲的并不是爱,是普通人怎么失陷于欲望。
许鞍华导演《第一炉香》
小说一开始就说,葛薇龙是个普通的女孩子。普通漂亮的女孩子,香港南英中学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家里无法供养她继续在香港上学,她于是去已经跟她父亲决裂的姑妈家打秋风。
父亲跟姑姑决裂,因为姑姑贪恋金钱,给有钱人做小,辱没了门风。
姑妈原本对葛薇龙不感兴趣,不肯在她身上花那么一笔钱,但当时正赶上跟俏丫鬟睇睇决裂,失去左膀右臂,遂把薇龙视为一个送上门来的替补,希望她成为自己新的诱饵,把男人钓到家中自己再截胡享用——姑妈用这种方式,满足年轻时为金钱放弃的情欲。
薇龙一开始就明白姑妈没安好心,却想着”我们到底是姑侄,她被面子拘住了,只要我行得正,立得正,不怕她不以礼相待”。
这想法倒是铿锵,但她也不想想,像她姑妈那种人,花那么一大笔钱,就是图她个“以礼相待”?与其说她以为姑妈会被她道德绑架,不如说,她太想拿到那笔学费了。
这是普通人被欲望牵制时的自说自话,明知道那笔钱烫手,知道自己控制不了这世界,还是自以为能够出污泥而不染,刀尖上舔血之后全身而退。与包法利夫人的不管不顾相比,薇龙有着普通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却被欲望催逼,做起两全其美的梦。
然后碰到乔琪乔,就是电影里彭于晏演的这个角色,出身豪门,但母亲来历不堪,他不受宠爱,“心高气傲”地想要娶个妆奁丰厚的小姐,吃定一份软饭。他喜欢薇龙,但薇龙没钱,他只是打算玩玩就放手。
薇龙明知道这一点,但看她为了学费能够勇闯虎穴,在姑妈面前低声下气,就知道她想要的东西,她不会轻易放弃。乔琪乔要钱,她可以去挣,她唯一的资本就是她暂时还年轻的身体,就拿出来也无妨。乔琪乔还有点犹豫,但姑妈不愿放弃薇龙,就对乔琪乔说,你要钱不是为了快活吗?薇龙比有钱人家的小姐更好说话,等她将来不能挣钱了,你再抛弃她……
乔琪乔觉得有点道理,就跟薇龙结了婚。
薇龙欲望太强;乔琪乔利用了她的欲望但也被她操控,他原本不必把软饭吃得这么脏;姑妈则操控这一切……要是导演不折不扣地按照这个拍,拍出柔情面孔下的狰狞面目,观众真的要看吗?生活已经够糟心了。
电影《第一炉香》剧照
事实上,除了《多少恨》这种由剧本改编成的小说,或是《半生缘》这种考虑改编成剧本的小说,张爱玲小说变成影视剧,大多面目全非。
比如前面提到的《色戒》,小说里的王佳芝对于革命一无所知,参加刺杀行动不过是戏精上身,临阵倒戈是突然想换个戏路,害得跟她搭戏的人猝手不及送了命。而老易人到中年还有这番奇遇,让他无法不沾沾自喜。弄死王佳芝他觉得也不错,“他觉得她的影子会永远依傍他,安慰他”,竟至于在她死后满脸“憋不住的喜气洋洋,带三分春色”。
如此毒辣的描写,在电影里荡然无存,梁朝伟会放电的眼神里满是哀伤。于是大家被他的“爱情”打动了,纷纷讨论“舍得买鸽子蛋的才是真爱”,那会儿,怎么不说电影跟小说脱节的事了?
还有《倾城之恋》,原作的极其写实地描述了一堆精明男女的情场斗法,白流苏把范柳原视为一张长期饭票,想要嫁给他,范柳原看清楚白流苏把婚姻视为一场“长期卖淫”,更愿意把她变成自己的情妇。他撩拨她,控制她,就是不愿意娶她。
两个人各自打着算盘,斗智斗勇,然而战争突如其来,两个人只剩下这一时一刻,兵荒马乱的世道,容不下一对自私的男女,只容得下一对相依为命的夫妻,他们因此结了婚,范柳原把那些俏皮情话省下来说给别人听了。
张爱玲的笔调是苍凉的,她懂爱情,更懂爱情的无力,懂女人的美,更懂得这种美变现的困难。她笔下充满了揶揄讽刺,对白流苏的“成功”也带了点保留。这种极致写实,是张爱玲成其为伟大的原因,但若是照搬到影视剧里,一定会成为滑铁卢。
虽然《倾城之恋》这个故事底子是好的,有让人意淫的余地,像张爱玲说的“旧式家庭里地位低的,年轻人,寄人篱下的亲族,都觉得流苏的‘得意缘’,间接给他们出了一口气。”
但这还是不够的,范柳原对白流苏的爱还是有点含糊,观众要看甜宠,所以在许鞍华版的《倾城之恋》里,周润发扮演的范柳原要深情得多。而更加可怕的是黄觉和陈数版的电视剧《倾城之恋》,台词非常之琼瑶不说,白流苏某些时候简直就是真善美的化身。
周润发版《倾城之恋》剧照
“霸道总裁拯救失婚妇女”这个故事原型后来被亦舒在《我的前半生》里进一步发扬光大,剧版里达到登峰造极,结果是过犹不及,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读者或观众对于含糖量的要求,以及制作方的迎合。
所以将张爱玲的小说拍成影视剧,不能把“原著党”的说法太当回事,像《红楼梦》里荣国府做茄鲞,借一点茄子香就够了。重点是,借的这个“茄子香”,也不能是张爱玲的“茄子”,而是普罗大众想象中的“张爱玲的茄子”,里面的玄妙之处很难把握。
李安算是处理得不错,他选的易先生不是张爱玲笔下的易先生,却是观众心中的易先生,电影里没有张爱玲笔下的冷酷,却营造出读者脑补的张爱玲的华丽凄迷。许鞍华选角的问题也许不在于“不忠实原著”,而是对不上观众的想象,不过她最后是不是能玩得转,能否创造一个属于她自己的小宇宙,还要等电影上映才会知道。
作者 闫红 (未经大皖和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