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安徽法制报》头版报道包河法院“法官进网格”工作

4月8日,包河法院网格法官李玥玥走进网格开展调解工作,现场化解矛盾纠纷。4月14日,《安徽法制报》头版对此进行了报道。

原文如下:

省城网格法官“上线”

本报讯(记者 唐欢 通讯员 陈玉晗)“隔壁小区物业公司欠我的清运费迟迟不给,你们社区管不管啦?”4月8日上午,张先生来到合肥市包河区惠园社区党群服务站,反映辖区内某物业公司欠付其清运建筑垃圾费用的情况。

经社区网格员了解,2019年3月起,某物业公司工作人员陈某联系到张先生,称该小区需要清运装修建筑垃圾,希望张先生承接该业务。此后,近一年的时间,在小区需要集中清运垃圾时,陈某便微信与张先生联系安排,但清运费用却在2019年9月之后一直未予支付。后陈某离职,张先生再去找物业公司索要清运费用时,工作人员均以未经手此事为由不予办理。张先生一气之下,跑到社区党群服务站要求给评评理。

网格员获悉此事后,立即联系该物业公司负责人,带着双方来到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法院和惠园社区共同筹建的“惠解忧”调解工作室进行现场调解,社区调解员梳理了双方的矛盾分歧,初步达成可以调解的意向,但由于费用金额差异陷入僵局。

网格员当即联系网格法官希望给予法律指导,当日下午,法院“网格指导员”李玥玥法官来到了网格。法官现场了解后发现,物业公司对于张先生提供的清运交接单上的确认人名单存有争议。物业公司负责人表示因为工作人员陈某离职后他来接任,对于清运交接单上一系列不同名称的确认人签字,他本来只能认可在职人员的签名,还有一部分确认人他不认识,所以无法确认,但是经过法官的分析推理后,他对于清运单上的总计数额就清晰了,现场转账清结了全部清运费用。至此,张先生长舒了一口气:“没想到我这几千块钱的事情还能在家门口见到法官断案,感谢法院、谢谢社区,真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钱!”

今年年初,包河法院与辖区的惠园社区共建了“惠解忧”工作室,搭建“分层递进”的四级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依靠法院的专业力量培养、孵化社区调解员,在网格员、楼栋长发现到问题、排查到矛盾时,第一时间由社区调解员进行一般性矛盾化解,在需要法律专业理论指导时,由网格法官进驻展开专业的司法调解。

“网格法官主要还是依托法律优势入网指导、协助基层调解,开展精准法治宣传、法律宣讲、纠纷预警、密切联系当地基层组织等,秉持‘多方参与、各尽其能、合力化解’的宗旨,努力构建权责统一、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网格化社会治理责任共同体,促进纠纷通过前端防线有效化解和过滤,最终构建梯度型治理机制。”包河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胡权明介绍道,“同时,我们也会通过网格员开展案件纠纷化解、送达文书、执行查人找物、了解社情民意、排查发现矛盾纠纷线索隐患、化解涉诉信访案件等相关工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