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黄山市徽州区:党建引领 首位推进打造徽风皖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徽州样板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公示公告》。经地方推荐、专家评审,黄山市徽州区入选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徽州区位于黄山市南部,皖赣铁路、合铜黄高速公路、京福高铁、黄杭高铁等横贯东西、联通南北,交通便捷、区位优越。近年来,徽州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以“五大振兴”为抓手,以“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为目标,立足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艺蔬临河”“绿野仙踪西溪南”“藕遇东山”“仙姿容溪”“甜蜜张村”“故事篁村”“红色碣石”等一批和美乡村,先后获评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蜜蜂之乡、中国天然氧吧等荣誉称号,绘就出一派乡村振兴“满天星”的新画卷。            

接下来,徽州区将以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为契机,深入实施“工业强区、产业兴区、文旅名区、开放活区、城乡融合”战略,坚持总体谋划和梯次推进相结合,增强系统观念,统筹乡村发展、建设、治理内在联系,探索“五个三”工作思路,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全力打造徽风皖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徽州样板。

突出“三链协同”促产业振兴。以工业化思维做强现代农业,围绕绿色食品主导产业,聚焦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沿链聚合人才、科技、金融等要素,促进“三链协同”。培育壮大谢裕大、赏友花业等一批龙头企业,稳步推进绿色食品(预制菜)产业园建设,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乡村产业迭代升级。

突出“三力齐发”促人才振兴。坚持乡村振兴人才引进、培育、管用三力齐发,健全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实施好“徽聚英才”行动,用活用好人才基金,抓实乡村导师、乡村运营(推介)官等载体建设,立足人才特点,实施分类管理、分层推进、分工协作,推动各类人才聚集一线、下沉一线、建功一线。

突出“三资联动”促文化振兴。以获评全省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为契机,坚持典型引路,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莘墟模式”。以“五微”行动为抓手,立足徽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乡贤文化等优势特色资源,持续完善“村落徽州”国企运营村庄模式,唤醒乡村沉睡资产,深挖乡村文旅资源,提升乡村发展内涵,打造农文旅体融合新业态,形成资源、资产、资本的“三资”联动,同频发力。

突出“三生同步”促生态振兴。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以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试点为契机,谋划实施一批生态环保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望丰EOD项目等项目建设,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开展好全域茶园绿色防控、农药集中配送等工作,加快建立用水权、林权、排污权等交易市场机制,努力探索“两山”转化路径,促进山水增值、生态变现。

突出“三治融合”促组织振兴。以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重点,统筹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抓实党建引领信用村等载体建设,探索“党建+”乡村有效治理模式,全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新格局。坚持数字赋能,充分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等新型治理手段,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徽宣 徽农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