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大皖新闻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距离我家三公里处有个超市,商品齐全,价格也挺良心。但我很少去,宁可舍近求远去五公里外的那个超市,只因比较近的这个超市停车场里有位过于热心的保安大叔。
基本上我车一进去,他就跟过来,然后大嗓门大动作指挥我停车。我车技一般般,但我默默多倒上几把不就好了吗?况且车上有雷达,有360度摄像头,您这一指挥,我是看您啊,还是看车上的显示屏?
大叔才不管,他表情和肢体动作都相当丰富,当他觉得你并没有像他指挥那样把方向盘打死,或者前进后退到位时,他那叫一个着急啊,全身心用力,似乎你再不迷途知返,就会掉入万丈深渊。
他过强的存在感给我造成很大困扰。我抽象思维差,不知道怎么配合他,有两次,手忙脚乱地,后视镜真的擦到柱子上了。他摇着头,叹息着,带着一脸“不听老人言,饥荒在眼前”的无奈走开了。
咦,这明明是你造成的啊。
我不知道指挥停车是他分内的工作,还是他出自善心的义举,如果是后者,真大可不必。并不是每个车库都有一个他这样的热心肠,人家车库里每一辆车不也都好端端地停了进去吗?他过度热心只会给人带来困扰,人啊,瞎给自己加戏不好,瞎给自己加活也不行。
怎么想起这件事来了呢?只因前几天有个妈妈在微博私信里跟我诉苦,说她家孩子今年中考考得不太好,上了很一般的一所高中。倒退三五年,她会觉得无法想象,她娃小学时,一直名列前茅,她对孩子的教育也很上心。
她是深度陪伴的践行者,孩子上补习班,她就坐在教室后面听,老师布置的作业,她比孩子完成得还认真。什么物理化学,当年欠下的功课,这几年可全补回来了。她这么全身心投入,怎么就落得这般下场。
她的确用了“下场”两个字,可见内心之痛。但是我更同情的是她家孩子,超市停车场大叔指挥我不过五分钟,这要孩子全天候面对妈妈自称“我都是为你好”的指手画脚。
都知道,成功最重要的是专注力,人一专注,平时所有的积累都会从四面八方支援过来,相反,一个习惯于晃神的人干不了什么事。如今很多为人父母者也都明白这个道理,懂得在孩子做事的时候不打断他。
但其实真正的专注,是对于人生的专注,专注地面对自己的人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即便有时候力不从心,也可以根据既有条件不断做出调整,容许自己盘旋上升,也容许自己短暂休憩。
这个事,是一个艰苦的、微妙的、成系统的事,只能自己默默探索,其他人替不了。做父母的非要上手,只是徒然打破孩子的节奏,就像那位过于负责的保安大叔,还觉得是对方没有听自己的话。
我其实也吃过这个亏。孩子出生,是小小软软的一团,捧在手里,有许许多多担心,下定决心对这个小东西负全责。
等他再长大一点,上了学,我看着他成长,也是全身心地瞎使劲。他语文不太好,我买了网课,陪他一起在早饭时听;他作文写得一般般,我就写同题作文给他看,跟他说应该怎么怎么写。
但是一番操作下来,他语文成绩没提高,我俩的信任度还变低了。比如那个网课他自己也听过,也很乐意听,但自从我和他一起听过几次后,这个课在他眼里好像就变了味。我们不是吃早饭时听吗?我这边把音频一打开,他那边就把饭扒得飞快,我怀疑自从我陪他听网课之后,他每天到班里都是最早的。
注意到这一点,我当然不太开心,但将心比心地想,我把陪听课这件事包装得再母子同心,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看法:我不相信他独自能学好语文。这种陪伴里就有了监督绑架的意味。敏感如他,首先要抵抗我的看法,哪还有心思学语文啊。
那就不听了呗,他是自己人生的第一责任人,他有权利为自己作出取舍。
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提出来,别的课也不想补了。他觉得补课有用主要是刷题,他自己在家刷也一样。我多少有点担心,但是他对他的学习肯定比我有数。于是我把他所有的课都退了。
效果怎样呢?从成绩看,是向好的。当然考试成绩有偶然性,我不觉得能说明很多问题,让老母亲老怀大慰的是,他学习比过去主动多了。自己买教辅,自己刷题,自己在B站上找课,自己给自己讲题,安排得井井有条。这种主动性,在我看来比考试成绩更重要,因为他在学着做一个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人。
可以想象,有天他跟我说他喜欢上什么人,我也会对他说,你自己决定,你是你婚姻的第一责任人。
有句话叫“观棋不语真君子”,其实从这句话我们更能看出,看别人下棋,手痒是本能反应,觉得自己比别人下得好是人之常情。要是下棋的这个人是自己的孩子,就更忍不住要食指大动,那一点点顾忌,也会被“我是为你好”的理直气壮击碎。
但是,第一,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第二,这种指手画脚,会妨碍孩子对自己人生的专注,一旦他们自我意识觉醒,就会花很大精力来对抗,反而会形成巨大的消耗。
为人父母并不能让人全知全能,承认自己也是肉体凡胎,把孩子的人生还给孩子,不去消耗他们,就是在帮他们了。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