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千问千寻大运河|千根木桩锁狂澜,窄河何以载万舸?
一千多年前,古老的隋唐大运河通济渠从河南流入安徽。千百年后,沧海桑田,昔日奔腾的河道早已湮没在尘土中,而一座沉睡的运河重镇却在淮北濉溪悄然苏醒。如今,位于此地的柳孜运河桥梁遗址博物馆(国内首个在遗址原址上建成的运河主题博物馆),正无声地守护着这段被掩埋的辉煌。
站在遗址前,你仿佛置身于时光断层之上,层层叠叠的桥基石、沉船、瓷器残片,诉说着隋唐时期运河的繁华盛景。当年,商船在此往来如织,货物在此集散流转。更令人惊叹的是其独特的“木岸狭河”技术——以千根巨木为骨、夯土石岸为肌,为运河塑造了坚实的“黄金水道”,更在地下封存了一部无言的漕运史诗。本期《千问千寻大运河》为您讲述深埋地下的运河重镇,如何用千根木桩“锁”住狂澜,承载千年的漕运繁华?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