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小时候,父亲常对我说,这世上最苦的差事是撑船、打铁、磨豆腐。如果父亲活在,我会对他说,还得加一个——编剧。这一行干了20多年,大小戏写了100多部,最高的也拿了“华表奖”和“五个一工程奖”,唯一的收获就是两鬓雪霜、一身劳累。但我并不后悔,虽然我没有古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却也耐得住寂寞和痛苦。这是因为,我的写作是我心灵走向外部世界的唯一通道,在我的语境里,我觉得一切都复活了,哪怕是一草一木都有了灵性。我常常为了某个人物和某个事件而纠结于心或者是深深感动,虽然过了许久,仍难以淡忘,甚至是愈久弥坚、愈久弥新。最典型的莫过于第七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参演剧目,由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排演的大型现代黄梅戏《骄杨》(又名《忠魂曲》) 。
我写杨开慧是从喜爱评弹《蝶恋花》始。记得2013年,苏州评弹学校的副校长,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盛小云先生赠我一张她个人作品的专辑,里面就有她演唱的苏州评弹《蝶恋花》,我听了之后非常感动,当即就萌发写一部“杨开慧”的戏。也凑巧,一次在合肥出差,省剧协的负责人找到我,说是某个演员想拿“梅花奖”,嘱我写个小戏。我当即就说出了我的想法,得到省剧协负责同志的认可,但他担心,“杨开慧”题材这么大,一个小戏能否盛得下?我说有办法,再大的题材也可以有小的“切入点”。其实,在这之前,我就看个一本书,详细记载着“杨开慧”从入狱到牺牲的全过程。我这个小戏的构思就是写“杨开慧”生命的最后时刻的“情感世界”,即便是面对敌人的造谣、污蔑、中伤、规劝,她依然“初心不改”。包括她对毛泽东爱情的坚贞不渝,对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信仰的忠诚不变,对子女亲人的深深眷念。想不到,这个戏居然“双喜临门”,既获得了安徽省小戏调演的剧目和编剧一等奖,又获得了首届“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更激发了我把这个题材再做下去的决心。这是因为,在创作小戏时,我又接触和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但因小戏篇幅所限,难以把创作思想尽情表达,我就萌生了创作大戏的冲动。2014年的夏天特别热,我就把自己关在一间小屋子里,在漆黑的夜晚,我想象着杨开慧受重刑醒来看到高高的小小的狱窗透射进来的一缕阳光,忽然想起的契科夫的话:阳光,我爱你!我被深深感动了,泪飞顿作倾盆雨,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不能自拔。可以说,我是在汗与泪的交织中,终于把小戏拓展成一台六幕大戏。
《骄杨》(《忠魂曲》)是一部歌颂革命历史人物杨开慧烈士的黄梅戏。目前,国内把杨开慧形象搬上舞台的,据我所知,有扬剧、豫剧、越剧,最早的是京剧,李维康演的《蝶恋花》。黄梅戏作为国内五大剧种之一,还没有原创剧目。这让我十分纳闷,黄梅戏质朴柔美,悦耳动情,按照李泽厚先生的说法就是具有典型的“阴柔之美”,最善于表现现代题材,尤其最善于表现女性题材,却在杨开慧这一题材上“缺席”?不过话说回来,杨开慧是不好写。第一,杨开慧的为人和为事家喻户晓,写真人真事历来是艺术创作的难题,如何从生活真实提升到艺术真实,是件头疼的事情,第二,写杨开慧的作品太多,如果不出新,重走老路,没有什么意义。因此,写杨开慧,既是对剧作家的挑战,也是对黄梅戏的挑战。但是,看了一些反映杨开慧事迹的作品后,我非常有创作的欲望。这是因为,以往的一些作品,在“杨开慧”形象的塑造上,总把她塑造成毛泽东的战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者,无非是另一个“江姐”。而实际上,杨开慧既是革命者,又是毛泽东的夫人,首先是毛泽东的夫人。她和毛泽东之间的情感经历既精彩又丰富,既曲折又动人,而这恰是被其他作品所忽视。
为了写好这台戏,我仍然借用了小戏的思路,从杨开慧生命的最后时刻切入进去,采用回闪和回忆的手法,通过敌人和叛变的战友的诱导和劝降,在情感的漩涡中塑造杨开慧贤惠、豁达、宽厚、包容的人物形象,来表现杨开慧的不同凡响的精神定力和执着情感。在这部戏里的杨开慧,首先是“毛泽东的爱人”,是革命者的家属,其次,她才是“革命者”。而“她”成为革命者是因为一个“爱”字,因为她爱着“毛泽东”,所以她才对“毛泽东”做的一切都是那么倾心,那么执着。她是因为爱着毛泽东这个人,才爱上他的事业和追求的。最终这种爱,因为对象的身份不同,而成为一种象征,它已经超越了个人的范围,升华为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因此这种“人性”的“力量”显得更加的难能可贵和感人。也才使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仅毛泽东同志一家就牺牲了8口之多,而杨开慧又是其中死的悲观,死的壮烈的一个,永远值得我们缅怀。
戏曲总是遗憾的艺术。因为各方面原因,创作的结果和动机总有些距离。但我深信,我创作的《骄杨》(《忠魂曲》)每一次播放都能激起人们的热情。只要我们能够正确的把握创作导向,主旋律的作品同样拥有一大批观众,同样能久演不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