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文苑 »

王金红:二姐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生活中,除了我的母亲,我很少与人提及的就是我的二姐。我们的母亲去世得早,遗下了我和大姐、二姐姊妹三人。当时大姐十五岁,二姐十岁,我四岁。母亲离世后,大姐就接替了母亲的职责,成了家里的女主人,操持一家人的吃喝拉撒,还要和父亲去田地里劳动。二姐没有进过学堂,一直跟在大姐身后做帮手。而最小的我,虽然没有母亲的庇护显得很瘦小孱弱,但是相较于大姐和二姐,却是最幸运的。因为有了大姐、二姐的遮挡和保护,我很少干又脏又累的活,也很少挨打挨骂,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尽着我,最幸运的是我还上了学念了一点书,虽然所学甚少,但是却为后来的我走出小山村,踏上另一条人生路,奠定了一定基础。 

都说在一个有三姊妹的家庭中,身为家里的老二是最为悲催的,因为上有能干的大姐,下有娇俏的小妹,夹在中间的老二,就显得没有什么存在感,可谓爹不疼、娘不爱,还成了全家人的受气包。这句话用在二姐身上,虽不大确切,却也是那么回事。母亲离世后,我们姊妹三人相依为命,所以有着不一般的深厚感情。但在那个时候,不用说大姐就是我们家最能干的人,我自然就是那个最受宠的小妹,而二姐,因为那时候的她还是个半大不小的孩子,性格又犟,所以做事说话总容易出错,自然也就不受父亲的待见,被打骂得就多些。况且,那时候我们家的日子特别艰难,父亲又嗜酒,整天都没有好脾气,每次在他发酒疯的时候,最倒霉的就是二姐了。那时候我虽还小,但每次亲眼目睹二姐挨了父亲的拳头时,我都感到特别恐惧和难过,哭着为二姐擦泪,心里也恨极了父亲。想到每次出门玩都是二姐背着我、护着我,村里人都说我好像长在了二姐的背上一样,我的心里就越发难过和痛恨,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上初中的时候,正好学校离家较远,但也为了逃离那个支离破碎的家,我选择了住校,很少回家。二姐就经常步行去七八里外的学校,给我送菜送米和送衣服。三月三,家里做了米粑粑,二姐也会用搪瓷缸子装了,再包上厚厚的棉衣,一路小心地抱在怀里给我送来,到我吃的时候还是热乎的呢。我初中毕业以后,就远走他乡去打工,二姐也终于离家嫁作他人妇,并有了一双儿女。那时候的我,就好像了却了一桩心事似的,二姐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和疼她的人,我也就放心了。但我还是惦记她,每次回乡,我都要去二姐家看她和她的两个孩子,给他们买衣服鞋子,以及孩子们爱吃的零食。二姐每次见到我来,都特别高兴,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招待我,逢人就说我是她的小妹,又漂亮又聪明,还在大城市里上班。每每这个时候,她的脸上都洋溢着如花般的幸福笑容,仿佛我就是她最拿得出手的炫耀。 

但是老天不公,意外竟突然降临在了命运多舛的二姐身上。那一年的清明节晚上,我在单位加完班正准备下班,却突然接到老家大姐夫打来的电话,说我的二姐没了。我一时愣在那里,不高兴地说他在开什么玩笑。但是这样的事是能随便开玩笑的吗?当我仔细听他把话说完,泪水早已将我淹没,整个人也瘫软在了地上……原来我可怜的二姐真的没了!因为连日下雨,老家的道路湿滑泥泞,傍晚二姐在地里摘了菜去河边清洗,刚起身准备回家做晚饭的时候,却一不小心滑倒,栽进了小河里,就再也没有爬起来……二姐有着如我们的母亲相似的命运,都在最好的年华里离开了人世,将最伤的痛和怀念留给了最爱她们的人。每每想起她们,悲痛之余,我却告诉自己说一定要好好地活着,并且用力地活着,因为我不仅是在为自己而活,也是在替她们在这美好的世间而活着……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