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文苑 »

董静:和母亲在一起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母亲今年101岁,印象中自己有很多年的母亲节没能陪在老人家身边了。现在母亲是轮流在儿女家生活,我们姊妹七人,每家两个月,因为随着母亲的年纪越来越大,越发需要子女全身心地陪护。  

五、六两个月正好轮到我来照顾。五四青年节那天,满屏都是年轻人庆祝专属他们的节日,我也赶时髦发了一个朋友圈:“祝00后老妈节日快乐!开启全陪101岁老妈的幸福生活。”按照微友的话,会背《木兰诗》的老太太又来啦。是的,现如今的母亲,虽然好忘事,常常拿东忘西,唯有392个字的《木兰诗》能全文流畅地背诵,这一点是我所不能及的。  

母亲带给我们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教师出身的母亲,常常把我们当作她的学生,虽然最小的我也已年至六旬,但在母亲的眼中还是需要她不断教育的孩子。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好好做人,认真做事,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这些看似大道理的言语,对于高龄的母亲来说,那是刻在骨子里的认知。母亲爱干净,经常会拿着抹布扫把打扫房间,不让做,母亲会生气,所以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就由着她吧。母亲常说,自己的要求严,以前学生最怕她检查了,绝不允许教室里有卫生死角。  

母亲一生勤俭持家,即使后来生活条件好转了也不曾改变过。身教胜于言传,在母亲的影响下,我们七姊妹没有谁会肆意地铺张浪费。我从不认为这是小气,相反是养成了一种节约的好习惯。我感觉在母亲这里,没有什么可以丢弃的,哪怕是报纸,母亲都会把它折叠好,工工整整地码放在一起。吃饭时更是不能掉一粒米,我常开玩笑地说:“妈妈您用过的碗筷都不用清洗了,碗光,筷光,餐桌光,您是光盘行动的最佳代言人。”  

母亲每天生活规律。除了一日三餐外,上午十点喝一杯果汁,下午三点牛奶加点心。子女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尽心尽力地护理好母亲。说实话,照顾高龄老人远比照顾小朋友要难得多,因为老人自以为啥都会做,这些以前轻而易举做过的事情,现在咋不让做了?爬高上低更是让人防不胜防。所以要时刻提防着,不敢有一点点的疏忽大意。  

母亲对自己的七个子女,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叫错名字的,但也有犯迷糊的时候,常常张冠李戴,最可笑的是过了一会母亲的记忆又回来了。其实,每隔一段时间再来重新看护母亲,还是会发现老人的一些新变化。这次来,母亲扫地,有时会把好不容易拢在一起的纸屑绒毛,不是将它们扫进簸箕里,而是再打乱扫到别处去;用过的马桶不冲了,但会把盖子盖上;步履更加蹒跚;听力越来越差;母亲往年最喜欢读报给我听,还喜欢讲一些自己引以为豪的趣文趣事,近来也不再絮叨了;母亲最爱铺床,她老人家的床铺总是井井有条,每次铺好床,自己累得躺在床上休息,再打开被子盖在身上,如此反复。不过,从这点可以看出母亲年轻时做事的严谨和认真。可喜的是,母亲的饭量依然如故。最让我羡慕的是,母亲的视力极好,读书看报甚至穿针引线都不需要戴老花眼镜。  

写到这里,正好女儿打来视频。女儿从小就跟姥姥亲,姥姥也非常疼爱这个小外孙女。母亲一时叫不上名字,女儿一声声地喊着姥姥姥姥,姥姥一声声地应答着,心肝宝贝地叫着,她们笑眯眯地凝望着,分明看到女儿眼里已饱含着泪水,我赶快插话打岔。根据以往经验,后面她们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母亲年纪大了,不能让她难过流泪的。  

母亲一生吃过很多的苦,养育了我们姊妹七人。母亲虽平凡,但平凡中透着母爱的伟大。每年母亲节,我都会写一篇和母亲相关的文章,今年有幸和母亲一起过节,所以格外珍惜。祝母亲健康长寿,母亲节快乐!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