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文苑 »

李梅:远行的母亲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自从儿子帮她把去女儿那的车票买好之后,她就开始收拾行李:红薯粉丝、豌豆、腌好的香椿芽满满地装了一袋子。想到女儿爱吃她手擀的面片,于是又找了一个袋子,装了十多斤面粉,她总觉得自家种的麦子,磨出的面,比市场上买来的吃着干净放心。所有的东西收拾好后,她又从柜子底部掏出了一个小包,打开,撕去了一层又一层的塑料袋,剥出一摞钱来,数了数正好一万,又重新一层一层裹好,放在衣服最里面。女儿病了,很要命的病,花了很多钱,她想把这些钱交给医生,帮她把女儿在人世间再多留一些时间。想到此,她的泪又流了出来。

女儿十多年前在外地打工,相中了一个小伙子,并且随那人去了四川,她拦没拦住,心里怨恨了一阵子。三年后,女儿带着白白胖胖的外孙回来看她,她的怨气消了大半。女儿和她说那里环境很好,旁边有一尊远近闻名的大佛,旅游胜地,比我们这要强得多。人人都说女儿远嫁等于走丢了,只要她生活得好,走丢就走丢吧,她默默地原谅了女儿的远行。

女儿住的地方与她隔着千山万水,去一次得转三四趟车,很费周折。十多年来,女儿也只回来四五趟。带着一丝丝赌气,再加上晕车,她一次也没去过。去年女儿生病了,肺癌,又转移到了脑部。她知道后一夜白头,天天哭,肉眼可见地消瘦下来。儿子带她去了四川,她在那待了一个多月,变着花样给女儿做饭。女儿无法手术,幸运的是基因检测靶点比对成功,吃了靶向药,抑制住了病情。看着女儿能下床,能吃饭,能走路,她才回来。

靶向药吃久了会产生抗药性,作用渐渐没有了。没有药的控制,女儿脑神经受损,反应迟钝,打电话很少接,接了大多不语,要么答非所问。她知道后又焦急又心痛,白天黑夜地牵肠挂肚。

想到女儿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几乎没穿过几件新衣服,哭。

想到女儿初中毕业,十六七岁就出门打工挣钱,哭。

想到女儿刚去四川那年给她打电话,她硬着心肠不接,哭。

想到女儿因化疗而掉了头发,哭。

想到前天视频,看到女儿有些呆滞的眼睛,哭。

直哭得眼睛红肿,喉咙沙哑。她想见到女儿,特别地想。儿子因工作抽不开身无法送她过去,她说:“不用送,买车票就行,我自己能找到地方。”

车票是定心丸,把那颗七上八下的心暂时定在了胸腔里。她有条不紊地收拾着行李,思前想后,唯恐落下了什么东西。

为了让她少转一趟车,儿子奔几百里到郑州,把她送上了火车,找到了座位,又叮嘱了一番才走。她坐在座位上,脚下放着半袋的面粉和家乡的特产,怀里抱着一包衣服,紧紧地,又小心翼翼,像多年前抱着女儿。怕裹在衣服里的钱被偷,更怕坐过站,她一夜没敢合眼。下车时正值清晨,她随着人群跌跌撞撞地走出车站,女婿给她叫的网约车主没费事就找到了她。顶着一头雪白的头发,独自拉着行李出站的老婆婆,一趟列车里能有几个?

语言不通,从成都到乐山两个小时的车程,她总共和车主说的话没超过十句。路边的风景和家里大有不同,她盯着车窗外,满脑子却都是女儿的身影。如果可以,她愿意把自己余下的寿命送给女儿,她那个36岁风华正茂的女儿啊!想到此她又流出了眼泪。

到了地方,远远地看见熟悉的身影站在路边,她几乎是跑着过去搂住了女儿。女儿有些木讷,愣了半天,喊了一声:“妈。”“还认得我就好。”她擦了擦眼泪,拉着女儿进了家门。她给女儿做的第一顿饭就是擀面叶,女儿吃饭很少,也很慢,她拿着勺子像小时候那样哄着喂。女儿喜欢到处走,却又不大记得路,她就在后面寸步不离地跟着,像小时候那样,怕她走丢。她没事就用家乡话和女儿唠嗑,女儿很少接话,有时只嘿嘿地笑,她也笑,眼睛却红了又红。

她知道,病已至此,即使华佗在世也回天无力,好在她能来陪着女儿,哪怕女儿傻了,不记得她,但只要能吃进饭,能走路,她就觉得“离别”还远,她就还没有到肝肠寸断的那一天。

退一万步讲,就是女儿先她去了,就她这样的年纪,在人间还能待多久呢?就当女儿先探探路吧,在那边安个家,等她去了也有落脚之处。想到这,她流着泪的眼睛向上弯了弯。

阳光真好,有风吹过白杨树的叶子,沙沙地响。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