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文苑 »

谢光明:夕阳下的红蜻蜓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只红蜻蜓,冷不丁朝我的脸撞来。我本能地闭上眼睛,一低头,蜻蜓一跃,贴着我的头皮飞过。

其实,我是不用躲闪的,蜻蜓也不会撞到我脸上。它轻盈的身体,灵动而充满活力,一会悬停,一会疾飞,疾飞时突然急转弯,小小的身体,蕴含着不可思议的巨大能量。它们是另一个世界的精灵,是路过这个世界时迷了路。

村口有两棵古枫,叶片稀疏,炊烟滤去夕阳的热气,成群结队的红蜻蜓赶集似地在翩翩飞舞。乡亲们肩扛锄头,或挎着菜篮,脸上挂着笑容,从容平静地走过飞舞的蜻蜓群,就像走过熟透的麦地。这样的情景,夏季天天都能见到,大伙早已熟视无睹。城里的湖边有时候也能见到蜻蜓,但数量少,象征性地闪过,没有这么庞大的气势。

傍晚的夕阳不再大胆灼人,像低眉顺眼的女孩的眼睛,温柔、纯情而浪漫。成群的紫红色小蜻蜓,总是喜欢聚集在一起,不知疲倦地飞,搅动着夕阳的余晖。阳光下,它们透明的翅膀,轻灵的身体,科幻的眼睛,使人着迷。有时候,临河而居的蓝色豆娘,也会来凑热闹,但跟不上红蜻蜓的节奏。蝉鸣声里,蜻蜓划着优美的旋律,无声之歌在村庄每个角落传唱。

两个小孩,约莫七八岁,大点的是个男孩,小点的是个女孩,两人各自举着竹丫制作的蜘蛛网,信心满满地来到村口抓蜻蜓。男孩高举着网,在空中来回挥舞,漫天撒网捕抓蜻蜓;女孩蹑手蹑脚,靠近停歇在草尖上的一只蜻蜓,将网轻轻按下去。网粘了几片青草,也粘住了一只红蜻蜓。

小女孩非常兴奋,手舞足蹈,又喊又叫,这极可能是她第一次抓到蜻蜓。蜻蜓在竹丫网上奋力挣扎,她不敢用手去抓,最终还是小男孩帮她取下蜻蜓。男孩教她用手指捏住蜻蜓的翅膀,小女孩手一滑,蜻蜓又飞走了。看着两个小孩子,举着竹丫网,在村口跳跃,在田埂奔跑,追逐夕阳下的红蜻蜓,我内心竟然有种想哭的冲动。

多么熟悉的场景。我以为童年的红蜻蜓永远地飞走了,原来它飞到了别人的童年里。此刻,红蜻蜓又飞到我面前,带回了我的童年。美是生命得以永续的力量,夕阳还是那个夕阳,蜻蜓还是那群蜻蜓。一瞬间,往日重现,我感觉时光重叠了起来,眼前的一切,是一场循环往复的美好轮回。

美好的事物永远不会消失。红蜻蜓,还在我的童年时光里飞来飞去。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