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文苑 »

张文娟:我养了一座山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两个月来,我一直忙忙碌碌,暑假放了等于没放。开学后,各种任务接踵而至,第一周愣是过成两周的感觉。  

今天是教师节,无论如何要给自己放半天假。下午,我去看望县城南边的小山。上次去,还是草长莺飞的春天,现在已然夏末秋初。  

循着石阶,我向山上走去。没走几层,石阶上好像有点点明黄。定睛一看,原来是粒粒黄花,与桂花极为相似,花根处有微红闪动——这是栾树的花啊!抬头往上看,黄花殷勤地铺了一路,只为迎接我的到来。  

来到平台处,两只米色的蝴蝶在空中翩跹。那相依相伴、情意绵绵的场景,令人不禁想起梁祝化蝶的凄美。我打开手机拍摄,两只蝴蝶不惧人,急速地扇动翅膀,飞到我的面前来,大方展示曼妙的舞姿。  

岂能辜负蝴蝶的美意?我用目光追随着两位舞蹈演员,它们在空中划过一道优雅的弧线,最终落在水塘边的野花丛中。  

啊!我在心里尖叫起来,何止是两只蝴蝶?在紫色的花丛中,隐藏着一个庞大的蝴蝶家族——有的停在叶子上,急速扇动着蓝色的翅膀;有的停在小花上,红色的翅膀一张一合;有的腾空而起,展开黑色的翅膀。起起落落之间,它们与花丛融为一体,让人很难察觉。我们的美,留给有心的人——这是蝴蝶的孤傲与智慧。  

走到密林中,鸟叫声此起彼伏。咕叽咕叽,吱吱呀呀,叽叽——啾啾——鸟儿的叫声变化万千。我拿出手机录音,据说大自然的声音能治愈人心,权且收藏这一剂良药吧。  

小鸟藏在哪儿?我向大树上看去,繁茂的绿叶间不见一只鸟。近了,近了,鸟叫声近在咫尺,我凝神在枝叶间寻找。嘻嘻,哪是什么鸟叫?一只精瘦的蝉停在大树褐色的枝干上。我一直以为蝉只会发出单调的声音,没想到也能丰富多腔地变换,还能嘹亮到与鸟叫声媲美。  

我再也不敢小瞧一只蝉。愣神间,黑色的身影一闪,我再也找不到它的踪迹。密林间,蝉儿们你方唱罢我登场,或是这边唱来那边和,组成一支壮观的音乐军团。我知道我有多好,哪怕被他人误解,也要放声高歌——这是蝉的清高与洒脱。  

来到山顶,一座塔巍然耸立,柱上有一副对联:“把酒临风同太白一轮江月,吟诗钓梦共之仪十载姑溪。”绕到塔后,又见另一副对联:“高塔凌云试看湖山多绮丽,文光射斗更邀李谢一登临。”  

此山唤作“凌云山”,此塔唤作“凌云塔”。其实山并不高,塔也不高,却能悠然凌驾于云霄之上,可见古人的无边想象与万丈豪情。当涂县有很多文化名人,最出名的莫过于醉酒捞月的李白、在江边垂钓的李之仪、在青山上流连忘返的谢朓。  

回去的路上,两边有很多不知名的野花,大自然蓬勃而又慷慨,我随手采了几朵,不用担心被他人指责。“我养了一座山!”我的心里快活地涌动着这句话。  

是啊,我不能辜负一座山,那里养着我爱的花花草草,养着我疼惜的各种生灵,养着我向往的浩荡之气……如果你愿意,放下焦灼与麻木,与大自然相拥,大可以养一座山、养一条河、养一个斑斓的世界!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