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文苑 »

徐立新:陶辛秋荷美

凡大皖新闻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乘船入河,在芜湖陶辛的荷道中穿行。

船两侧,荷叶高举,荷香扑鼻。蒙蒙细雨落在船顶上,意境悠远。

过桥,过桥,遇荷,再遇荷,我们便来到游览陶辛荷田的上岸点——胭脂渡口。渡口的水呈现出淡淡的红色,犹如胭脂在水中氤氲着。这里有个美丽的传说:周瑜病逝,小乔隐居在此,清晨常在水边梳妆,胭脂染红了湖水,思夫之情,推波动水。

上岸,便是香湖岛了,岛上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荷田。时节已是深秋,同行的当地人告诉我,你来迟了,荷花基本上都谢了,没什么看头。

我本想说,留得残荷听雨声,但眼前的景色不容我下如此伤感的结论:依然有大片大片的荷叶正绿意盎然着,每块荷田里都有。绿叶挨着绿叶,青杆伴着青杆,在细雨中盛大浩荡,震撼人心!

也有不少残荷,叶已枯萎,黄乎乎、黑黝黝的,荷盘朝下耷拉着,没了昔日的风采,萧瑟之景触目穿心。

最引入瞩目的是,那些老黑了的莲蓬,它们像是从墙上的画中走来,被一根根细弱的、同样是发黑的荷杆支撑着、举擎着,虽已到了生命的终点,但很多依然倔强地高仰着头,将脸面朝天;有些则垂下了,一副对着田水顾影自怜的模样。它们是中国水墨画里的秋冬莲蓬,有枯瘦之美,需立定静观。

还是能看到荷花的,粉红的、白洁的、多瓣的,似在挽留夏日,不信秋日已然来临。

在并蒂桥下,我看到一朵刚绽放的荷花,美艳夺目,真正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开在清澈、荡漾着小雨滴的河面上,点活了一河秋水。

在荷田里,我亦见到数颗鲜嫩的莲蓬,平润碧绿的蓬面上均匀地微鼓出一个个小包包,里面的莲子们正在饱满地成长。

当地人告诉我,陶辛河道密集,十横十纵,有荷田600多亩,荷的品种达500多种,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的特性:有些只长荷不生藕,纯属观赏性的;有些莲蓬大莲子多,是经济作物;有些荷花嫩而美,可作鲜花售卖……品种不一样,衰枯的时间段也各不相同,同一块荷田里,有枯有荣,也就好解释了。

荷田埂上则是杨柳依依,绿丝如碧涛,它们是荷的伴。

离开香湖岛后,我看到路边有村民在卖莲子,满满一大篮子。陶辛的荷全身都是宝,根叶瓣籽皆可入食,当地的"菡萏宴"有百年历史了。六七月有游客来观赏,带热旅游业,餐饮住宿都生意兴隆;七八月有人来收荷花、荷叶,荷花可当鲜花养,荷叶可用于包蒸如叫花鸡、荷叶饭等食物,莲子更是价格不低的养生商品。荷已成了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给百姓增收的一大产业了。

陶辛的秋荷有大美啊。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