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文苑 »

李家林:英年早病

凡大皖新闻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您也英年早病了?”

“是呀,高血压,得终身吃药。你呢?”

“痛风,也得终身吃药。”

所谓英年早病,是某日与三五朋友散聊时,碰撞出的一个名词。顾名思义,即年纪不大却病痛缠身。有人痛风,有人高血压,还有人患上糖尿病……

也许是孕妇效应,当自己得了内分泌失调需要终年吃药调理后,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被无法治愈的慢性疾病所困扰。

有的朋友才三十出头,就早早地吃上了降压药;有的朋友四十不到,就被痛风缠上;还有的朋友不到三十,就有了肾结石……

疾病缠身,不会无缘无故。有时是病找人,有时是人找病。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有谁会傻到找病自受?但真要归因,英年早病,除了遗传因素,很多时候还真是人找病。一些习惯,温水煮青蛙,时间一长就成了病。

就拿身边一位得了痛风的朋友来说,我见过他痛风发作时的模样,疼得满头大汗、青筋暴起。论起养生之道,这位朋友一口气能说半小时,知道的不比医生少。但当痛风不发作的时候,喝大酒、熬大夜、缺乏运动、暴饮暴食、过量摄入糖分等不良生活习惯,一个也没改。

还有一个朋友,曾因肾结石发作,不得不大半夜赶到医院插管。他告诉我,疼到一定程度时,人脑子里其实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想,只有一个很卑微的愿望,就是排尿。插上尿管后,脑子里想的是,今后一定多喝水、不吃内脏、不喝浓汤。等病缓解之后,坚持不到半月,又恢复胡吃海喝的老习惯。

其实,我并没有资格批评他们,这几年遇见我的人都会笑嘻嘻跟我聊聊中年发福的话题,当年攒下的腱子肉早就一点一点消失在风里,取而代之的是一身膘,看着像充了气的自己,就知道吃喝太放纵了。曾经医生规劝我多次,我没放心上,继续熬夜,加上暴饮暴食,用外卖哄肚子。直到英年早病,不得不把减肥提上日程。

减肥难,找个跑步机,快走几步就坚持不住。就这体力,真没脸说自己曾是运动爱好者。

辩证地去看,英年早病不一定是坏事,病痛从另一个角度提醒,自己的生活习惯需要改。与其就病论病,不如调整一下自己与世界的相处模式。

到了一定年龄,就成了上不上、下不下的群体。从主观上看,在事业上处于承压期;从客观上看,在生理方面处于减退期。再加上繁忙、焦虑等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所积攒起来的紧张和疲劳,勉强支撑,难免积劳成疾。

一旦英年早病,一方面需要调整心态了,一方面需要养生与锻炼。

心态如何调整呢?无非放平和。孔子曰:“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不将自己看得太高太重,不将别人看得太低太轻,是心态上的一种成熟。争不过环境,只能从自己的内心下手,对自己,既要有所“追求”又不“苛求”;既要努力追求“不凡”,又要接受自己的“平凡”。

养生与锻炼应该越早越好。“动静结合,阴阳之道”,每天一定要有固定的运动量,让运动成为生活中必需的行为才是积极健康的生活状态。至于养生,则从少熬夜、戒烟少酒少吃外卖做起。

英年早病就英年早病吧,英年早病也是体验人生的一种方式。无非这种体验有点重,有点无奈,有点五味杂陈。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