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文苑 »

查旭:皮鞋往事

凡大皖新闻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周末,在家整理橱柜,当收拾到一双30多年前我给妻子买的皮鞋,顿时触景生情,关于皮鞋的一幕幕往事在心底涌现。

1984年,对我而言应当是非常难忘的一年,当时说不上金榜题名,也算“鲤鱼跳龙门”考上了大学(皖南农学院)了,心里不用讲有多高兴。

记得那年国庆节,中午花了5角钱在宣城市区吃了一笼小笼包,抹抹嘴,去了百货商场买了一双8元人造革棕色皮鞋,穿着人造革皮鞋也“嘚瑟”了一阵子。当时,因我父母都是教师,家境比一般同学好些,还有点零花钱。况且我读的是农学院,每月还有19元的生活补助,没有毕业就业的压力,学校生活十分惬意。那时学校时兴舞会,穿着皮鞋,跳起舞来神气十足。

1986年,我北上去了北京姑姑家过春节。姑姑看到我脚上鞋子有点旧了,给我买了一双32元的棕褐色皮鞋,这是我第一次穿上真皮皮鞋,心中感激之情不言而喻。我穿上这双时尚而又质地好的皮鞋,走在校园里,引来不少羡慕的眼光,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那时,牛仔裤刚刚时兴起来,搭配锃亮的皮鞋和长长的大背头(长头发),酷并潇洒着,至今想起来还是美美的。

1993年,我离开休宁,来到北京一家科工贸企业,开始我的北漂生活。那是一个夏天,由于拜访客户,我来到北京友谊宾馆,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就仿佛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目不暇接。

我看到一双棕色女式皮鞋煞是好看,一看价格220元,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这么贵啊。看看挂在橱窗里的一些北京名家字画一般也是这个价,我痛下决心给我妻子买了下来。当时一般人员工资一个月也就是100来元。因我长在外工作,无力照顾家庭,家里全靠妻子照应,心中是满满的亏欠,也是满满的爱。饱含深情的这双皮鞋至今还在,我每年都擦拭着,一直保留着。有一次和妻子聊起这双鞋,妻子戏说如果当时买了一幅画,放到现在,那价值可就不菲了,我和妻子莞尔一笑。

后来,我在机关工作,单位年轻人少,穿得中规中矩,发型也循规蹈矩,上班基本穿皮鞋。然而年轻人或许有些逆反吧,时兴在鞋店铺让修鞋匠在鞋底钉一块钉子,一方面防止磨损,另一方面走起路来叮叮作响,神气十足,人未到,钉声已到。

现在,大家穿鞋讲究起来,注重休闲舒适,喜欢穿休闲鞋、旅游鞋,穿休闲旅游鞋成为一种时尚。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