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文苑 »

彭景云:许咀湿地晨景美

凡大皖新闻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都说桐城大徽尖、投子山、走马岭日出吸引眼球,令人震撼。我一个山里人,更喜欢嬉子湖边看日出。 

“看一次日出,感动一次。”带着对水乡日出的向往,初冬之末,我随市老年大学摄影班去金神镇许咀,见到湿地艳丽的早晨。 

当天温度偏低,同学们借着路灯的光,在六点以前各自从家中赶到学校,乘上中巴,在星空下驰到许咀。没有早一分,也没有迟一秒,天刚破晓。同学们站上观景台,有人手端相机,有人将相机架上三脚架等待,大家都想抢到日出的最美时刻。我找个自认为是最佳的位置,快速开包,取相机,打开镜头盖。 

抬头看时,远处嬉子湖大片水域前的东边山口,还是朦朦胧胧的深灰色。须臾,山口中间现出一抹橙红,向四周发散,山下大片水面也被映成橘黄色。我按下快门拍第一张的时候,太阳像一位披着朦胧面纱的少女,娉娉袅袅地探出头,天际冒出个金色小半圆,大部分还隐藏着,周围一片艳艳的红;拍第二张时,太阳正在冉冉上升,亮出大半个身体,只有三分之一看不见了;再拍第三张时,一个金光灿灿的大盘已挂在天际,红彤彤的光润,区分了太阳与天空两个不同的整体,下方一条朦胧的暗线,水中有个漂亮的倒影。 

片刻,霞光满天,圆盘流金,渐渐地放出光芒,耀眼得让人不敢直视。沐浴其中,暖意融融。前后不过两三分钟,这种奇妙的感觉,我这个词汇匮乏的人,穷尽脑海,找不出合适的语句形容。 

同学们为抢美图,各自端着相机,沿着湿地边的堤坝奔跑,选择最佳位置,追光逐影,一路抓拍,谁也顾不上谁。我初来乍到,地方不熟,不敢乱跑,看见前面有位同学,便跟在不远的后面找景。 

许咀初冬的清晨,天高云淡,用一个字形容:美!用两个字形容:真美!用三个字形容:太美了!晨曦中,一切美好都在该来的路上。近两千亩湿地,与之接壤的湖面上波光闪闪,阳光从天际铺向一望无际的青绿,小草上露珠闪着光亮,湿地在温柔的朝阳下,渐渐苏醒过来。散养的水牛,轮廓渐渐清晰,大片的绿中,两头牛站在圩埂上,背上各立一只八哥,啄来啄去,一头水牛在下边,形成一个三角形。湿地中东一头西一头分散着的牛,远远地也能看清它们背上的鸟。远处公路边,几幢白墙紫瓦小楼,增添了湿地的烟火气。 

大雁开始晨练,一行行起飞,有时成双成对,有时是几行,伸着头唱着歌,翅膀不停地扇动。见到下面有人,立即拉升,冲向天空。前面一队还没过去,后面又来一队,一班接一班,让人目不暇接。不得不承认,我是首次见到如此多的雁群。脚下是泥是土还是鸟粪都不管了,只仰头望着天空,追寻着大雁。 

天空像一块洁净的画布,淡淡的蓝,没有一丝云彩。随着阳光的强度增加,天空渐变成明亮的深蓝,西边空中白云似的月亮,带着一丝神秘,与太阳交相辉映,整个天空空旷和谐。一行行大雁展翅,迎着阳光飞行。湿地护鸟人潘新民说,这群大雁早出晚归,同一时间出发,同一时间回家,黑压压一片,叫声如同一曲大合唱。 

是的,这里是我人生中见到鸟最多的一次,它们穿过朝阳,飞向天际。我举着相机,一次次按下快门,记录它们的身影。雁群飞得低的时候,淡黄的腹部、长长的颈脖、扇动的双翅,看得一清二楚。小时候看空中南来北往的大雁,只能见到一行小黑点。没有近距离看过大雁的我,高兴得像个孩子,穿着胶靴在湿地上来回奔跑。 

金神镇许咀湿地,是嬉子湖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鸟的天堂。这里天蓝水碧鸟欢,是桐城的一幅美图。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