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文苑 »

瞿小桃:陪伴老去的母亲

凡大皖新闻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老年痴呆症在我母亲九十二岁那年缠上了她,她从此大脑不能自主,时而清楚时而糊涂。有时歌唱,有时又下楼转悠,有时讲述民间故事,多为老生常谈。 

母亲讲述的故事生动有趣:我的三姑娘啊头发好像乌珠宝、两眼好像过天星、两耳好像蒲宝扇、两脸好像雪花银、说话不露白牙根,三寸红鞋脚下蹬,走起路来不撇不倒不歪跟……此刻的她显得精神十足,让人赞叹。母亲看我对她竖起大拇指,她越发兴奋,越讲越起劲。 

平日里,她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坐在大桌边剥蚕豆米。她还喜欢给我盛饭,每回饭碗都是小心翼翼递到我手里,让她有成就感。我对她伸出大拇指,她又轻声一笑。 

后来,她变得生活不能自理,连衣服都无法自己穿,可是她会脱呀!刚给她穿好棉袄棉裤,弄得整整齐齐,转身她就把衣服全脱了,反反复复。那条花棉裤十分柔软,所以常常给她贴身穿,可她为何把外面黑色的裤子又脱了?母亲说:“里面的棉裤是三女儿在合肥买的,今天我要去小儿子家,花裤漂亮。”原来如此,谁知道她的心事呢! 

寒冬黑夜,见母亲熟睡,我悄悄地去客厅练习书法,突然间耳畔传来脚步声,我回头看见母亲朝我慢悠悠走来,手里拿着一件她自己穿的宝石蓝色衣褂披在我肩上。瞬间我落泪了,患有痴呆症的母亲也不忘对我的关怀。 

她的目光又转移到台面,深情地注视雪白宣纸上刚写的毛笔字。母亲并不识字,可是她嘴里嘀咕道:“看着真热闹啊!这是我三姑娘写的,人太聪明,这个好字啊!字字分明,一般的人写不到呢!”也许孩子在母亲眼里永远都是完美的吧。 

母亲口袋里从来不缺钱,她摸摸口袋鼓鼓的,心里会踏实。尽管她一百和一元都分不清,但母亲知道钱是个好东西。于是我常常给她一些零钱,母亲接过钱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吃饭时我坐在哪里,她就把饭碗端到那儿,而且要挨着我坐她才安心地吃饭,睡觉也是挨着我,每天如此。 

一天下午,我要去老年大学学习,饭后匆匆忙忙带着母亲去学校。车从南开到北,横穿大半个城市,好不容易找到空车位,车停好,我拉着母亲的手走了好一会儿,终于到学校,恰好没迟到。 

刚落座,板凳还没来得及焐热,母亲便起身要走,我想想大老远来了不能白白地跑一趟,灵机一动,车子绕个小弯把母亲带到包河公园。那儿天气晴朗、荷香四溢,池塘里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一条挨着一条,像一群美少女在跳水中芭蕾。看母亲喜出望外,我的心情也格外的愉悦! 

每天牵着母亲下楼三五趟在小区里闲逛,已然成了规律。这天上午在外面转悠半天刚到家,我让她在床上躺着看看电视,想午睡就睡一会儿,母亲说:“好!好!你忙你的不能耽误你做事呀!”可是话刚落音她又要出去,把小黑狗、小白狗赶着满屋子跑,一手拿起拐杖一手拉扯我的衣襟。 

我实在是失去了耐心,大声吼道:“刚才还讲得好好的你怎么说变就变呢?我整天就陪着你,什么事都干不了。”母亲并不明白为何对她大喊大叫,她委屈地低下头,不吭声从口袋里面掏出硬币和一些五元十元的纸币,递过来说:“给你,做盘缠送我回家。”我接过零零碎碎的钱币,狠狠地砸在地板上。 

母亲拼命地推我几下,说:“我就这么几个钱你把它扔了,你不是好人我是好人。”她一边说着一边弯腰四处寻找她心爱的宝贝,我赶紧把躲在角落里的钱币拾起来双手递给母亲。只见她满脸惆怅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近衣箱拿起她最熟悉不过的几件宝石蓝色斜襟衣裳,放进竹篮里叠好,而后手提篮子迈着慢吞吞的小步伐朝着大门走去,手指着老家的方向说要步行回去。 

我说:“走一个月才能到家哦!”母亲说:“走到哪里是哪里。”此时此刻望着母亲苍老的背影满头白发,我的灵魂为刚才所作所为忏悔不已,泪水悄然流下,大步向前忙把老母搂在怀中,轻声细语靠近母亲耳畔说:“对不起!过一些日子我送你回家,不生气了笑一笑,我俩出去玩耍吧!”我又做着鬼脸,逗她开心!母亲笑了,笑得合不拢嘴,满口只见一颗牙,那一颗牙白得像似半颗珍珠,格外显眼,就这样,我俩又和好如初。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