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大皖新闻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办公室的窗外,满眼都是被杂树罩着的绿色,再过几天就是五一节了,所以绿色脱去了春天的稚嫩,而多了一些夏天的浓度和厚度。风儿长了劲儿,在绿叶中穿行可听到沙沙声,歌声琴声在绿色中传播多了一些浑厚和气重,阳光从罅隙间照射下来,能见到蓝天白云,阳光充足时,才好分辨出今天是朗照抑或是翳阴。
我喜欢阴天胜过晴天,可能是因为我不再是那个好蹦好跳的阳光少年,也可能是因为阴天里室内更安静一些,老来喜静,不是吗?
窗外有一排广玉兰树,到五六月份,厚实的树叶中间会突然出现一朵花,给邂逅者无限惊喜。花朵像天然雕饰的荷花盏,看上去温婉可人,而树叶被映得更加深沉和宁静。一朵,两朵,树叶间的朵儿多了起来,但不会像仲春的花朵那样满枝爆棚。荷花盏或立,或倾,在觥筹交错和推杯换盏间将把酒临风的千姿百态演示得惟妙惟肖,伫立一会,醉意撩人。
白天里,临窗而坐,我不喜欢开灯,这种意境刚刚好。看书,在自然光里很容易沉浸其中。现在有绿色食品,绿色出行,绿色心情等等,我想撰个词儿——绿色阅读,行不行?一个人在绿色的沒有光污的环境里,心情是平和、宁静、悠闲的,想来也是,绿色是大自然的主基调,春夏秋冬,都能见到绿色,所以人类的视觉早已染上了绿色,不陌生,不紧张,不焦虑,读书高效,安神长寿。
下过班,不急着离开,白天里听到的新闻和故事以及一天的阅读信息都在挨黑时开始归宿、沉淀,把沉淀流于笔端,写出来的东西有新鲜味,接地气,有感染力,同龄人或生活在同域的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容易共鸣共情。
我写作是从2013年开始的,10多年来坚持不懈。随着年龄的增长,写作的欲望不是减退了,而是增加了。古人云:“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我有了同样的感受,乐哉乐哉。
一年四季,风物万象,人情世故大致一样,可是不同年龄和经历的人感受却不一样,去年的自己不同于今年,就如同今年的自己有异于明年,视角和广角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对象一样,感受有异,常写常新,原来是写别人,现在越写越觉得是在写自己。翻翻过去写的文章,再看看现在写的,觉得自己在成长,在成熟,也觉得写作应该一直在路上。
中学时,语文课本的古典文学,不理解,靠死记硬背,现在记性差了,但理解力强了,感受也深刻了。再把那些经典篇章拿来读读,觉得很亲切,就像逢见了时隔多年的同学和朋友。我好像也突然明白了,当时语文老师为啥在课堂上讲得那样声情并茂,陶醉忘我了。
读写和老师上课一样,需要进入角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