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少书生到如今退休在家,数十年过去,每天总会看看书写写笔记。我喜欢谈讨生命的画卷该如何落笔,低迷时、风起时、负重时、辉煌时……有太多丰富的角度,去诠释生命的各种风景。
我也常把生活日常引发的哲理小思,及时记录下来,一家人共品共赏共推敲,连远在北京的女儿也常参与。我寄语不断打拼的子女:“既要适应生活又要挑战生活,有时适应生活也是挑战生活。”
看到人们习惯于坐电梯,我写下:“坐电梯的人节省了时间,爬楼梯的人锻炼了身体。坐电梯的人命悬空中,爬楼梯的人延长了生命。”看到排队,我写下:“后面的人总是嫉妒前面的,前面的人却把嫉妒当成了动力。”
这些都是读书与思考赠予我的灵感闪光。我从少年读到老年,把这辈子从春天读到秋天,在书海之中、生活之中找到共鸣,也奏出了我的退休曲调。文学如风之手,如蜂蝶之翼,将散落在时空角落里的人生微光,送到普通人的身边,也照亮了当代。
有时一些小事,因为记录而更幸福。比如去年夏日的一天,我去城南办事返回,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看到正前方人行道上躺着一位老者,自行车倒在身边。
我急忙把车支好,问过他的病情,说是头晕。我扶他坐在马路牙子上,怎奈他身高体重,扶不起来,叫了一个人才把他架起来。我准备打120时,病人苏醒过来了。
看病人好转一些,我俩把他挪到电杆跟前让他靠住。地面太湿,我又把车上的毛巾和塑料布给他垫上。他感动地说:“我今天遇上你们好人了,要不我就没命了……”
要是以往,本来就有心脏病的我经过这么紧张的折腾,胸口肯定憋得连气都喘不过来。不知为什么,回家路上的我胸口一点也不憋,反而觉得心胸更宽广了,更舒服了,莫非是做了好事的原因吗?回家我记录这件事时写到:“人这一生中,经过多少次十字路口,谁也不得而知,但是当你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走哪条路,用什么方式走,是直走,还是转弯,是目不斜视,还是左顾右盼,那就大相径庭了。常言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我将一如既往。”
贴近生活,才是最好的文章。生活中的哲理化成文字,似一座灯塔,指引着像我这样的文字爱好者前进的方向。我愿把这页纸铺在生活中,“以心印心”,笔耕不辍。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