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续坤:逆皖河至潜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对于从小就在皖河边出生并长大的孩子来说,最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孔老夫子的这句名言了。那时我偏执地认为,河塘湖塥是最佳的去处,鱼虾蟹鳖是最好的玩伴,至于这河发源于何处,这塘得名于何故,这湖面积有多大,这塥路程有多长,基本不会过多地去关注。而就在小学即将毕业之际,寻得一次陪同祖母乘坐“大轮”前往安庆的机会,这才蓦地发现,迷恋在皖河那一方渔舟唱晚的意境里,真的如韩愈在《原道》中所言:“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幽静 水玉兰/摄

也就是从那次开始,我才知道皖河的最终归宿是长江,长江的不二选择是大海。顽劣的孩子既爱逆向思维,更爱追根求源:“皖河的水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对于从来不出远门的祖母来说,自然不能说出个子丑寅卯,只是满脸自豪地告诉我,皖河流到古镇石牌之后,过去经常能够看到白帆点点,渔船如梭,潜山的竹木、岳西的柴薪、太湖的茶叶、望江的棉花、宿松的麻类等农副产品,也都是从石牌转运到外埠的。这使我懵懂地意识到,在昔日以河运为主的峥嵘岁月,石牌肯定就是皖西南通往安庆及长江的水陆交通要津和商贸经济重镇。这种潜意识的判断,后来终于在民国四年《怀宁县志》中找到了佐证:石牌“粟布云集,货贿泉流,为怀宁诸镇之首”。

正是从那次乘船前往安庆开始,我幼小的心灵埋下了“欲逆流而溯其源”的种子。可是这种“逆流而上”在当时的年月显然不合时宜,不过这并不妨碍我站在“鲇鱼头”前无数次形而上的想象。“鲇鱼头”位于石牌镇的上街,距离“天堑变通途”的皖河大桥近在咫尺,这里怪石嶙峋,漩涡激荡;这里河面曲折,水量陡增;这里故事跌宕,富有传奇。通过“鲇鱼头”的传说,我了解到周边“猫山”“庆洲”“产笼”“杨簰”“潘塅”“姜网”等许多名称的由来,同时更加坚信,逶迤奔流的皖河之水,必将滋养并润泽一方辛勤耕耘的劳苦百姓,也必定会在我的心灵深处激起更大的浪花。

其实皖河的河道并不是很长,权威的数字标注为227公里,流域面积为6442平方公里。其上游有三条支流(分别为皖水、潜水、长河),最终在怀宁县境内的“老鱼潭”汇而为一成皖河。“老鱼潭”处于“鲇鱼头”的上游,从皖河大桥出发,沿同马大堤向西骑行约十分钟即可到达。此处靠左侧向上位置又名“官坝头”,顾名思义,这里曾是官方出资修筑的堤坝。曾有文史资料显示,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部下扬州刺使刘馥兴建吴塘堰;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庐江太守朱光兴建乌石堰时,都曾在官坝头驻扎过。《安庆区志》也有记载:1957~1958年,专署成立皖河下游联圩工程指挥部,动员10万民工,将石牌上段官坝头到下段江镇进行了疏河固堤。由此不难发现,官坝头的地理优势与河运价值,自古以来就不可小觑。

过“老鱼潭”,沿最右边河道进入即是潜水。潜水之上最为璀璨的明珠,当属《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地——怀宁县小市镇。此镇“以汉庐江郡小吏焦仲卿而得名”,因此历史上又称之为“小吏港”“焦吏港”“晓市港”“小市港”。古时,小吏港既为水运港口,又是官道驿站,设有各种商行、货栈、店堂、饭铺、旅馆、赌场、澡堂、作坊等500余家,白天车水马龙,夜晚灯火辉煌,常年人声鼎沸,甚是喧嚣热闹。这里最具盛名的是竹簟行,其所生产的舒席,上达三江,下抵苏杭,日成交额高峰达数万条。到了明代,随着郑和下西洋的成功,舒席十分畅销,徽商和江浙一带的巨贾均来此坐地收购。故而小吏港既有“文港”的别称,又有“商港”的美誉,两者互为依存,相得益彰,一副对联对此就有形象地反映:“千年小市,昔日辉煌,今日辉煌,商贸繁荣今胜昔;百代悲歌,诗篇壮丽,史篇壮丽,人文鼎盛史如诗。”

山是水的知音,水是船的知音,船是人的知音。乘筏撑篙进入潜山县境内,野人寨、大龙潭、毕家滩、鹭鸶岩、三河坪等地都是不错的去处。不过最让人流连忘返的,当是水吼岭下的白马潭。白马潭的竹筏漂流,既有浪遏飞舟的野性震撼,又有随波逐流的闲适浪漫,故而闻名遐迩,蜚声江淮,享有“华东第一漂”的美誉。事实上,真正为潜水带来丰沛乳汁的,无疑是被汉武帝“封禅南岳”的天柱山——此山是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天柱山不仅自然风光独特,而且人文景观丰富,这里有中华禅宗第三代祖庭——三祖禅寺,有天下奇观“山谷流泉”摩崖石刻群,这里不但引来了李白、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文人墨客,也走出了“宋代第一画家”李公麟、“京剧鼻祖”程长庚、“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杂技皇后”夏菊花、“二度黄梅”韩再芬等诸多名流。在我认为,这“引来”与“走出”之间,潜水所起到的作用,绝非交通意义上的行旅,而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一种厚积薄发的人文积累:“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浩然之气直抒胸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无奈之举叫人扼腕;“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惋惜之情令人唏嘘……

而此刻,尽管我没有登上潜水的发源地——岳西县的多枝尖,可我觉得自己早已在人生的河流里不悲不喜,宠辱皆忘,并希望心灵之舟能够顺着汩汩流淌的潜水而下,然后系缆于皖河边的“戏曲圣地”石牌,敞开嗓子唱上几句地道的黄梅戏:“到春来宿的是芜湖、南京、上海,到夏来宿的是宿松、望江、石牌,到秋来宿的是桐城、岳西一带,到冬来宿的是徽州、屯溪、石台……”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