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蜀峰湾公园,在一棵树下,小女见一截草绳,一米来长。草绳是冬天给树保暖用的,估计这一截是剩下的,工人们就随手放在树下。
经过一冬的风霜,草绳显得有些软塌塌。小女拿在手上当小蛇玩,一会笔走龙蛇,一会金蛇狂舞。玩了几下,一端就散开了,她让我搞好。我将散开的草绳像编麻花辫那样,一股一股绕紧,末端打了个结,放在水中浸了几分钟。干草吸收水分,变得有劲道,不易散开。幼时在农村,打草绳是每年稻收后必干的活。大人在前端“喂草”,我们拿着“Z”字形的工具,边往后退边摇动工具。看似简单,实则要均匀用力,用力小了,草绳松散;用力大了,草绳太紧,会产生反作用力,就绕在一起了。几十根草绳打下来,手心都是水泡。劳作的辛苦,让我丝毫体会不到草绳之趣。没想到多年之后,自己的孩子会捡一根草绳玩半天,回家时还带着。
楼下有株玉兰树,笔尖状蓓蕾早于冬天萌出,现在外壳纷纷散落。小女见之,捡拾十几粒,回家盛水作瀑布玩。她这个年龄,寻常之物在她眼中都有可玩之处,每每也能从中得到乐趣。写《浮生六记》的沈复在《闲情记趣》中写道:“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物外之趣,不太关注物之本身的功用,而是去体察万物,从中发现有趣之处,这大多也就在童稚时。人越长大,越讲究实用。人们拿草绳为树保暖,将玉兰花做药,但少有人“细察纹理”,把它们当玩具,在其中得到乐趣。
物外之趣不难得,关键是要有一颗童心。有了童心,也就有了万千物外之趣,生活岂不丰富多彩?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