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回我背起包即将离家时,母亲总爱说:“我到外面站一站。”这话重重地砸落在我的心头,激起一圈圈眷恋的涟漪。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父亲历经周折,辗转多个单位,终于调回了老家淮南。母亲也在当地一家大集体单位谋得了一份工作。那时,爷爷奶奶和曾祖母都与我们一同生活,一家人的开销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资苦苦支撑,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祁陌/摄
我参加工作不久,大姐和二姐陆续出嫁。但家里的经济状况依旧窘迫,屋漏偏逢连夜雨,父母又先后下岗。母亲为了撑起这个家,开始琢磨做点小生意。她找我二姐夫帮忙,焊了一辆三轮车,从此,寒来暑往,风雨无阻,每天骑着三轮车穿梭在菜市场,售卖各种食品,只为给家里增添一点收入。这一干,就是许多年,她极少休息,坚韧地扛起生活的重担。
后来,母亲渐渐年迈,在我们反复劝说下,才放下了生意,准备安享晚年。大姐为了更好地照顾父母,在他们小区又购置了一套新房,把父母接了进去。
父母住的小区东门内侧有个小广场,每天都热闹非凡,居民们在这里锻炼身体、谈天说地。我们常去看望父母,一来二去,好多人都认识了我们夫妻俩。有时,我们提着大包小包刚走进小区,就会有人笑着打招呼:“又来看父母啦!”每当这时,如果母亲恰好在旁边,她的脸上总会瞬间绽放出无比灿烂的笑容。
父母家在小区最后一排,屋后是一片荒地和围墙。荒地上杂草肆意生长,蚊虫成群结队,十分煞风景。老两口没有抱怨,而是挽起袖子,亲自动手整理。他们种上了娇艳的月季、富贵的牡丹、傲雪的红梅、淡雅的菊花、秀美的海棠等花卉,还种下一棵柿子树。经过一番精心打理,这片荒地奇迹般地变成了一座生机勃勃的花园。父亲喜爱竹子,年轻时就痴迷于画竹,整理荒地时,特意在围墙边种下几棵竹子。竹子长势迅猛,短短两年,就郁郁葱葱,形成了一片清幽的小竹林。父亲常常坐在竹林边,泡上一壶香茗,悠然自得地欣赏着花园里的姹紫嫣红和翩翩起舞的蝴蝶,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与美好。妹妹为了让花园更有氛围,在柿子树上挂满了小巧玲珑的小红灯笼,后门的防雨棚下也高高挂起两个大红灯笼,每当夜幕降临,灯光摇曳,整个花园充满了温馨浪漫的气息。
我和妻子去父母家时,经常能看到母亲坐在花园的小板凳上,手持小铲子,专注地挖着竹笋和竹根。母亲说:“竹根太能蹿了,可不能让竹子瞎长,不然会把花的养分都抢走。”
吃完饭,妻子总爱和母亲坐在沙发上,聊会儿天再离开。我们离开时,母亲会坚持送我们到单元楼门口的小路上。
父母家离小区东门很近,也就一百来米的距离。起初我没太在意,直到有一天妻子悄悄跟我说:“你注意到没,每次咱们走,妈都一直看着咱们出了小区门口才肯回去,她是舍不得咱们啊。”那一刻,我的心猛地一揪,原来母亲的爱一直藏在这默默的守望里。
母亲年纪越来越大,我实在不忍心再让她送我们出门。再去父母家,离开时,我总是叮嘱她别出来,然后轻轻关上门。可她每次都会立刻打开门,笑着说:“我出去站会儿,活动活动筋骨。”从那以后,我才明白,这不过是母亲找的借口,她只是想再多看我们一眼,把我们的身影深深地印在心里。
很多次,母亲一边目送我们离开,一边和路过的邻居热情地打招呼,自豪地说:“我家孩子又来看我啦!”看似是在炫耀,可我知道,那是一位母亲内心深处满满的幸福和骄傲。
每次快要走出小区时,我都清楚地知道,母亲一定还站在那里,她的目光如影随形,紧紧追随着我们远去的背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