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春:两代版画家的追风梦

说到新徽派版画,有一对父子,是必然要提及的人物。他们以刀为笔,承前启后,在精雕细镂中,让万千线条与色块发出独特而耀眼的光芒,使得赖少其先生开辟的新徽派版画的壮阔气象与荣光,六十多年来不但没有中断,还走进了校园走进了社会。

这对父子便是师松龄、师晶。他们版画作品的代表作,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了安徽的文化符号。

2006年,父亲师松龄指导师晶版画。

传承

师松龄是赖少其来到安徽后率先发现的青年人才。他们俩来到安徽的时间一前一后,也就相差半年。

1958年下半年,师松龄从海军二航校转业,分配在《芜湖日报》做美术编辑。当时的芜湖行署是大行署,黄山地区归其管辖,师松龄便因此常去黄山写生。几个月后,赖少其奉命负责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的装饰工作。接到任务后,他了解徽州版画曾在明清时期非常辉煌,便以创作人民大会堂安徽厅作品的名义,将各地版画骨干集中到合肥,他第一个想到的人选,便是在黄山见过的师松龄。

师松龄是山西永济人,永济是中国历史上的舜都,就在奔腾不息的黄河边上,其地下和地上文物之多,可冠山西。师松龄1933年出生时,其父师建平已从日本留学归国数年。师建平自号东坡,1921年留学日本,1927年获教育学博士后归国。归国后先在清华大学执教,在师松龄出生前他已回到山西,在山西大学讲授文学和哲学。抗战爆发后,师建平回老家探亲时,滞留在老家,他因在枪口下拯救了陈村的400多位村民,而被山西人民誉为“抗日英雄”。

师家很早就办有学校,师建平回到老家后还做起了教学试验,是教学改革的先驱者。他后来经历种种,但其人品的杰出魅力,在其故去数十年后,仍被家乡人民念念不忘。而其夫人则有一双灵巧的手,是当地的剪纸高手,连《水浒传》这样高难度的剪纸作品她都能轻松地剪出来。师松龄走上画画这条路,和其母亲的影响分不开。而他16岁时,能够徒步700里去临汾参加解放军,则和父亲的影响有关。

1996年,师松龄先生以其丰硕的创作成就,荣获“中国鲁迅版画贡献奖”;一年后,由他设计创作的一套八张《黄山》特种邮票,以最高票数,获得1997年全国最佳邮票奖而驰名中国。师松龄曾是安徽美术家协会的组织者,组织过多个活动多个画展,却从未为自己办过一次画展。他一生低调、谦逊而朴实,在绘画的道路上却有着极顽强的韧性,这种精神气质,像极了黄山松。

师晶是学油画的。大学毕业时,就有一幅油画作品一幅版画作品入选全国美展。他在毕业后回到安徽工作,母校联系不上他,但知道他父亲师松龄的大名,便给他父亲寄来1992年第4期《江苏画刊》,那期画刊里,选刊了华东师大的师生作品,其中就有师晶的两幅油画毕业创作。后来安徽日报要创办新安晚报,他凭着这份刊物和两件入选作品,又通过了两次考试,包括让他设计新安晚报报头、创刊广告,因此顺利入职刚创办的新安晚报。

师晶和父亲一样,都是一级美术师,也都是国务院津贴的获得者,还都担任了安徽美协副主席。父子俩经历虽然不太一样,但最后走的路是很相像的,都在为美术界做服务工作。

师晶流量最大的一件作品,便是2013年完成的新桥机场航站楼的巨幅漆壁画《黄山胜景天下奇观》。这件作品宽36米,高6.7米,是迄今为止,国内公共艺术空间里最大的一幅关于黄山的画作,也是安徽目前为止最大的一幅漆画。作品完成周期为时一年半,师晶在画这件作品时,会经常想起父亲,因为正是父亲留下来的无数张黄山作品,给了他创作灵感。

通航那天是5月30日,一个十分意外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正好是他父亲的生日,此时父亲离世已5年。当得知这个日子时,师晶内心激荡不已。

飞机从新桥机场起飞,在画前呼啸而过,一对父子,完成了一次心灵对话。

首展

让时间回到1959年下半年。

当赖少其征调师松龄参加版画创作组时,师松龄已有版画作品入选第三届全国版画展。几个月后,这支由来自全省各地的版画骨干组成的队伍,在赖少其的领导下做出了大名堂。当宽一米、高近两米的六张大版画,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惊艳亮相时,震惊了中国美术界。版画居然能画得如此气象恢宏,既有时代精神,又有安徽特色,精致与大气兼具,传统和现代兼容,是史上未见世上所无。这批版画,后来被称为“新徽派版画”。

六幅作品中,有三幅便是赖少其和师松龄合作完成的。

之后二十多年中,赖少其与师松龄又多次合作,他俩合作完成的作品多达13幅。师松龄成了赖少其合作时间最长、合作次数最多的版画家。

今年5月16日,是赖少其先生诞辰110周年的日子。去年底赖少其艺术馆的负责人联系师晶,希望他能来馆办个画展,师晶答应了。经过和馆方协商,最后把这个画展定名为“纪念赖少其先生诞辰110周年——皖韵徽风·师晶艺术展”。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几天,虽然我和师晶作为老同事无比熟悉,但我还是想和他面对面深聊一次,他便约我去他在逍遥津小学的工作室采访。师晶如今是这所小学的终身名誉校长,他陪我参观了他的工作室,也参观了“逍遥津版画工坊”。版画工坊外面的走廊上以及房间里,都以学生的版画作品来布置。工坊里一应设备齐全,有电动升降机、烘干机、铜板机等等,应有尽有。师晶从2016年起,便在这里开展版画教学。他和一批青年版画家,将整个庐阳区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全覆盖地培训了一遍,使得这所小学名震安徽。

近十年来师晶不遗余力地传承推广新徽派版画。也因此,师晶为他的首个画展,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设计:不要开幕式,不要研讨会,他要在展期内以导赏为主,开展版画公教活动,让学生们来看版画,让老师们来做版画现场教学。

              一条大河波浪宽——引江济淮工程礼赞(版画)2024年  师晶 /作

在展厅设置上,有鉴于父亲和赖少其先生之间的特殊情谊,这次主展厅将展出两人合作的7幅作品。1959年合作的第一幅作品《淮北变江南》,建党百年时曾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过,是安徽唯一一幅展出作品,曾登上1960年《美术》杂志的封面。刻这件作品时,师松龄才26岁,要到他35岁时师晶才出生。对赖少其,他父亲称之为赖部长,而他呢,则称赖伯伯。他小时跟父亲来过几次合肥,就住在长江路原省政府对面的第四招待所里。当时所有的大版画,都是在这个招待所的会议室里完成的。师晶说他小时候有一次生病,赖伯伯还专门跑到省立医院来看望他,这是他永远难忘的一件事。

师晶自己的作品将分为两个展厅,一个名“皖韵”,一个叫“徽风”。他把“皖韵”放在前面亦有他的考虑。因为他的画作中,画了天柱山画了巢湖,画了引江济淮,还画了不少顶天立地的皖籍人物,比如王稼祥、李克农、陶行知、黄宾虹等。用版画形式去表现这些人物,他们代表了安徽精神。至于“徽风”,当然是他30多年来画的徽州系列。

5月16日,师晶会有一个惊喜的动作。先不剧透,期待这个特别展的惊喜亮相。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