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见到小杨的时候,是项目竣工验收时。我、朱工、孙经理去看现场,孙经理笑着说:“之前让小杨跟着你,真没错,这孩子最近很努力,每天都抽空看书。”
张学玟/摄
我也没想到那个初次见面不知道该喊我阿姨还是姐姐的小杨,能这么听劝。记得从其他工友那里听说,他的父亲在工地上摔断了腿,他技校毕业就跟着大家出来打工。那时他还稚嫩得很,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孙经理就让他跟着我学习。兴许是因为他父亲的惨痛经历,小杨在工地的安全意识非常强。我常常不管不顾往里走,他总是把我拉回来戴安全帽;登高时首先系好安全绳;如果我忘记换运动鞋,他还会提醒我;即便是随手拿回设计图纸,他都要仔细戴好防护用具。
我感觉到他对工地有种潜意识的畏惧,于是鼓励他读一些安全管理相关的书,如果有余力,可以考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二级建造师,这样以后即便在一线工作,应对的风险也能在掌控范围内。当时他听完也只是腼腆地笑着点头。没想到他真的会努力去做。
工地上已经休整完毕,洒过水,再没有之前尘土飞扬的脏乱景象。多数工人都在工棚里,只有部分负责人站在各个环节的验收处,等着质监部门查看和问询。朱工非常严谨,我负责的几个环节结束后,就在办公室等他。
不一会儿,小杨拿着本书和热水瓶进来,先给我杯子里添上水,然后期期艾艾地问:“姐,我有几道题看不懂,你能不能给我讲讲?”
我探头去看,那本特种作业人员操作的笔试题集已经被他翻得卷了边,书页发黄,应该不是新书,不知是从哪里买来的。练习题并不难,只是专业术语与日常操作不同,他不了解。我稍加点拨,他就能快速掌握。他拿着一支漏油的圆珠笔,认真地记下我说的知识点,很快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我鼓励他,如果这些题目都能熟练掌握,今年的考试应该没问题。小杨听我说完很开心,不知想到什么又有些苦恼地挠挠头,欲言又止。
门外偶然有人路过,有人打趣:“哟,小杨又开始学习了啊!”“考那个有啥用?过来陪哥打牌,缺一个!”“一天工赶下来不累?不累的话去把仓库的货点点……”我看小杨的脸由白转红,他抿着嘴,开始把书和笔往身后藏。那群人走远了,还隐约能听到声音传来:“真有那个本事,早就考大学去了!”
我忽然就明白了他的苦恼和困惑,笑着问他:“你听说过著名的螃蟹理论吗?”
小杨不明所以地摇了摇头。我继续说道:“螃蟹理论是说,如果一个篮子里只有一只螃蟹,它很快就会爬出来;而如果有一群螃蟹,先爬起来的螃蟹反而会被后面的螃蟹拉下去,最后谁也爬不出去。”
他耐心地听我说完,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连忙问我:“姐,那怎么样才能彻底爬出去呢?”
他纯净的眸子里满是对新生活的渴望。于是我说:“首先要明确目标,坚定信心;其次要持之以恒。无论别人说什么、做什么,你都要坚持走自己的路。那是一条往上走的路,肯定很难走,但只要坚持不懈,终究会获得更高的视野、更好的环境和全新的体验。”
小杨抱紧了怀里的书,像是受到某种鼓舞般,使劲儿点点头,然后满怀信心地离开了。
等到朱工也结束今天的工作,已经是晚饭时间。临行前,我看到工棚里三五成群的人打牌、抽烟,床上的被子卷成一团,床下的啤酒瓶倒了一地。他们大声笑闹着、喧哗着,一派欢腾。我们聊起小杨,孙经理指了指办公室外墙角下蜷缩的身影。夕阳映在那人身上,他正捧着一本卷了边的旧书,边读边背,被风吹起的发丝都彰显出少年的不屈和昂扬。我想,他能这样认真、坚定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走,一定会如愿以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