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安:“兵心”书写的人生答卷

捧读方亚平签名新著《老兵新“撰”——新闻作品集》,一股清流扑面而来;油墨芬芳,令人感慨。乍看书名,此“撰”非彼传,有些疑惑;仔细琢磨,寓意深邃,乃作者匠心,大智慧也。

我与方亚平既是同乡、战友,又有相似的人生经历和远大抱负。在连队,他主办(编)的黑板报图文并茂,受到战友青睐和首长赏识,数度被破格提拔。戎马倥偬15载,1989年,方亚平转业至安徽日报社纪检组工作。1992年9月,适逢《新安晚报》筹备创刊,他有幸成为创始团队成员之一。从记者做起,他先后担任高级编辑、部主任、副社长、副总编等职,在岗位上尽职尽责、屡创佳绩。2014年退休后,受聘省直一家媒体继续发光发热,可谓老“记”(骥)伏枥,志在千里。

纵览《老兵新“撰”》,让我眼前一亮。

享有安徽都市报第一品牌美誉的《新安晚报》,秉持“为老百姓办·给老百姓看”的宗旨。方亚平深谙其道,身体力行。那些关注老百姓酸甜苦辣咸,体恤底层民众疾苦,为弱势群体发声,弘扬正气的“豆腐干”(短新闻)、“大块头”(通讯报道)、言论檄文等文稿篇轶厚重。细读慢品,字里行间无不延宕着民生、民声和民心的血脉主线,爱民情怀跃然纸上。一些接地气、有深度,站位高、有厚度,凝深情、有温度的作品,有的时隔数十年,至今读来仍振聋发聩,新鲜有味。

《老兵新“撰”》,洋洋洒洒17万字,是作者从800多篇新闻作品中撷取的一部分,领域宽泛,内容丰厚。以军人论,方亚平自诩老兵;以新闻论,他甘为新兵。年近不惑转行记者,他谦卑自律,拜老新闻人为师;不耻下问,向年轻新秀请教。他放下架子,从零起步,不怕苦和累;走出机关,风里来雨里去,皖江大地的工矿企业、科研院所、街区巷道、农贸集市和乡村院落旮旮旯旯里,无不留下他的足迹。

新闻贵新,好稿贵精。方亚平始终葆有特种兵的机智和敏锐,能在缤纷乱象中抓“活鱼”,摘“鲜货”。民意、民生是晚报重头戏,方亚平善于从小切口反映大民生,既有对使用热水器保持通风的提醒,也有高考填报志愿的解答,还有补齐窨井盖保市民出行安全的呼吁。他的许多作品从大处着眼,小处切入,于细微处见精神。采写的大量脍炙人口作品,如《市长妈妈》《“杨不管”:有过?无过?》《再造“新闻纸”》《暴雪中,安徽收获坚强》等,都“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说的是真话,流露的是真情,以鲜活的人和事记录时代变迁,反映改革开放历史进程,让都市报的“油盐柴米酱醋茶”活色生香,为百姓津津乐道。

当过兵的人,持枪能上战场,握笔能写文章。老兵身份,新兵姿态。一路走来,方亚平把人生精华时段献给了他热爱的新闻事业;见证了《新安晚报》从无到有,从青青幼苗到参天大树的全过程。作为报社班子成员,他组织参与了近百项重大新闻报道和颇有影响的策划,为报社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老兵新“撰”》,精彩人生。这部浓缩方亚平21年职业生涯心血结晶的新闻作品集,是他用聪明睿智和滚烫“兵心”书写的人生答卷。欣慰之至,读之受益。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