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在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街道兰亭社区,有一个深受社区孩子们喜爱的阅趣馆。在这里,孩子们不仅可以自由阅读,还能参与手工、社会实践等活动。阅趣馆的课程中,节约、绿色、低碳的理念始终贯穿其中。孩子们不仅可以听老师讲解与保护地球相关的书籍,还能学习如何利用旧物进行改造,节约资源。这里仿佛一座“绿色小屋”,孩子们纷纷化身“节约达人”,用实际行动带动身边人一起践行节约。这一切,阅趣馆的老师廖洁总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间。
廖洁教孩子们用废旧物品做装饰品。
廖洁在阅趣馆给孩子们推荐读本。
孩子用废纸做成笔筒。
循环阅读让书籍留下来
廖洁是兰亭社区一名社工,也是兰亭阅趣馆的老师。“我们是合肥最早做儿童阅读的社会组织,主要服务的对象就是社区儿童。”廖洁介绍说,2015年夏天,兰亭阅趣馆正式开放,目前合肥已经有10家左右这样的场馆,分布在各个社区。
记者在兰亭社区看到,阅趣馆虽然不大,但布局紧凑,布置也很温馨。其中,屋内一半面积放置了整面墙的书架,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类儿童读物。另一边,几张方桌和小板凳组成了一个互动区域,平时孩子们可以在这读书、画画、做手工。
“阅读是我们的基本功能,当然在此之上,我们还会通过手工、实验、美食、社会实践等方式,教会孩子如何形成良好的习惯,发现生活之美,分享人生感悟等。”在阅趣馆课程中,节约、环保、低碳的理念,也是廖洁常常教给孩子们的重要内容之一。
“就比如我们的阅读课,大家看的书除了我们集中购置的,还有一部分是孩子们带来的。”廖洁介绍说,如今很多家庭很重视孩子的阅读,平时会买很多书。但孩子慢慢长大,很多书渐渐不再看,家长往往会把书当废品卖掉,“与其扔掉,不如放在这里,让适龄的孩子都能分享这些书籍,让书籍能够被循环利用,这不就是一种节约嘛!”
每个周末,阅趣馆便会向社区的孩子们开放,最多时可以容纳20多个孩子同时活动。
旧物改造创作更多佳品
在阅趣馆内,除了各种书籍外,桌上的一排瓶瓶罐罐十分醒目。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其实是用各种废旧物品做成的,这也是阅趣馆手工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每周我们会开手工课,一般是针对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教大家如何将生活中的旧物进行改造。”廖洁介绍说,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都变好了,有些东西用完随手就丢弃了,不仅造成浪费,也会污染环境。因此她想到把生活中的旧物进行“再创作”,让其成为一件新物品,发挥新的作用。
廖洁举例说,比如喝酸奶的玻璃瓶或饮料瓶,用妈妈不用的旧毛线进行缠绕装饰,就成了新的花瓶;小朋友穿小的雨靴,通过颜料重新上色,也许就能成为一件新的装饰品;废旧纸张经过巧手折叠,能变成笔筒、收纳盒……
为了让手工课的内容更加丰富,平时生活中,廖洁十分注意收集一些“好点子”,她会特别留意哪些物品可以作为再利用的材料。因此,看到瓶瓶罐罐、废旧纸张,她都会收集起来,她的家里也堆了不少废旧物品。这些“破烂”物品,在廖洁的奇思和巧手下,又会焕发新的生命力。
“手工课非常受孩子们欢迎。”廖洁介绍,每周的手工课,阅趣馆里总是挤满了孩子,有的家长甚至也来旁听。“不过有时候我们旧物改造的材料,孩子家里可能没有,为了来上课会特意去买,这就有违我们的初衷了。因此现在上课的材料,主要还是我来准备。我们希望传递给孩子一种节约的理念,让他们能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学会观察和动手,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养成节约的习惯。”
小达人从身边节约做起
在廖洁的努力下,很多孩子都养成了节约的习惯,并且影响着家人和朋友。
王荪睿是屯溪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平时会和同学一起到阅趣馆里看书。在这里,她不仅学到很多知识,更树立了环保、节约的理念。“上周我们开年级的主题‘级会’,是由我主持的,我就给大家讲了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王荪睿告诉记者,她从书本上看到世界上还有很多孩子吃不上饭,可身边浪费粮食的现象较为严重,“所以我向大家呼吁光盘行动。”王荪睿说,她发现一些同学在学校吃午餐,可能觉得味道不好,就会剩很多饭菜,饿的时候再去吃零食,这种习惯非常不好。她呼吁同学们能爱惜粮食。不仅如此,她每次和父母外出吃饭,只要吃不完就会打包带回家,“点菜时我会提醒爸妈注意,不要点太多。”
陶语凡今年11岁,是兰亭社区的居民,也是屯溪路小学的学生。在阅趣馆熏陶后,她对节约用水十分注意,“平时在学校里会发现有的水龙头没有拧紧,水不停往下滴,我就会主动跑去拧紧。”陶语凡的同学黄子轩也很注意节水,并且还在家里实验了“一盆水”计划,“晚上只用一盆水,我和爸爸妈妈先洗脸,然后再用洗脸水洗脚,洗完脚再冲厕所,爸爸妈妈也都很支持我。”
在阅趣馆的学习和体验中,越来越多的社区孩子在生活细节中注意节约,也想出了很多节约小妙招,带动和影响着身边人。
邓艳梅 阮锦运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吴碧琦/文 王从启/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