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昨天上午,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了《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报告对过去的五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共制定法规34件、修改58件、废止12件。今年,我省将继续对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行立法规范,制定慈善条例、多元化解纠纷条例,修改实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办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五年制定34件法规
过去的五年,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共制定法规34件、修改58件、废止12件,审查批准设区的市法规83件,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经济方面法规20件。制定和修改了信息化、专利、旅游、非税收入管理、财政监督、预算审查监督等方面法规。制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条例,推动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增强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此外,省人大常委会着力加强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领域立法,适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制定和修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市场管理等法规,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制定和修改人口计生、拥军优属、学前教育、老年人权益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企业民主管理、司法鉴定管理等法规,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制定和修改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物业管理、特种行业治安管理等法规,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及时修改环境保护条例,并将“河长制”“林长制”写入法规;制定和修改单项环保法规20件,涵盖大气污染防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湿地保护、湖泊管理保护、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强化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
调研监督社会热点
五年来,省人大常委会扎实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审议53项报告,组织6项执法检查。深化拓展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监督,抓住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创业就业、综合医改、公共文化服务、老年人权益保障等,开展专题调研、专题询问或执法检查。为推动脱贫攻坚,在连续两年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基础上,开展专题询问。
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江淮行”。为保护生态环境,审议6项报告、组织6项执法检查,依法审议全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批准我省环境保护税应税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适用税额标准的方案,持续开展“江淮环保世纪行”。
深化拓展对执法、司法工作的监督。分别听取审议省高院、省检察院10个专项工作报告。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建立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省政府组成部门向省人大常委会或有关专委会书面报告年度工作情况等制度。
制定价格检查条例
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将研究编制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统筹安排今后五年立法工作,并制定价格监督检查条例、商会条例、淠史杭灌区管理条例等;修改中小企业促进条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等;就制定公共资源交易条例、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美丽乡村建设促进条例,修改实施产品质量法若干规定、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城市房地产交易管理条例等开展调研论证。修改公证条例,就制定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修改保护公民举报条例等开展调研论证。制定慈善条例、多元化解纠纷条例,修改实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办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就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开展调研论证。
在履行监督职责方面,省人大常委会今年将开展统计、农产品质量安全、防震减灾、传染病防治、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等方面执法检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执法检查并进行专题询问。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项磊 刘旸 姚一鸣 吴碧琦 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