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人大代表王时银:
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
王时银是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也是一名有十年履职经历的“ 老代表”。在担任省十二届人大代表期间,他提交了21 份议案,涉及安全、教育、司法、卫生等多个领域。此外,他还参与了《安徽省食品安全条例》《安徽省安全生产条例》等多项地方性法规的制定。
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利益格局调整引发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多,尤其是立案登记制改革以来,法院立案登记数量大增。“通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可以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降低社会纠纷解决成本,打破诉讼包打天下的局面,有效缓解中、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也能从根源上解决矛盾、修复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王时银在担任省十二届人大代表期间,他提交的关于制定《安徽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条例》的议案被省人大常委会评为优秀议案。
“为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我省在促进司法公开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王时银说,我省在促进司法公开、开展司法便民服务都走在全国前列。比如在促进司法公开方面,我省的裁判文书上网数居全国前三位。不仅如此,老百姓还可以在网上收看直播庭审。
此外,省、市、县三级诉讼服务中心的建设也是我省的一大“品牌”,立案、缴费、财产保全、信访等服务可以一站式解决。
谈及今后的履职,王时银表示,自己要向老代表多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履职能力。在工作之余多调研,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焦点。“代表是国家机关和老百姓之间的桥梁,我们只有倾听群众的呼声才能履好职,为老百姓分忧解难。”王时银说,作为人大代表,要带头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发挥好人大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
省人大代表戴玲:
完善大别山生态补偿机制
“ 人大代表不仅是一个称号、一种荣誉,更是一个职务,一份责任。”作为连任三届的老代表,省人大代表、六安市裕安区环保局环评股股长、高级工程师戴玲感触颇深,她说,职务就要履行,责任就要担当,用好手中的权力,必然能为一方民众谋得福利。
作为一名来自革命老区的代表,戴玲一直在思考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共赢问题,而当选省人大代表,让她有了直接的渠道反映这一问题。从2008 年第一次当选省人大代表开始,戴玲就一直关注大别山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利用参加各种会议、座谈的机会,积极阐述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呼吁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经过多年努力和多方协调,2014 年11月《安徽省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办法》终于出台,让戴玲感觉到异常激动和自豪,“这么多年的建议终于转化为了成果,青山绿水的价值和大别山区人民多年做出的牺牲终于得到了肯定。”
“守住大别山的绿色,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把绿色发展理念转变成实实在在的实践。”为了更好地保护大别山,戴玲还就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的数额太低、没有健全增长机制、范围太小等问题继续提出建议,并且带上了今年的省“两会”上。
戴玲建议,提高补偿金额,建立定期增长机制,优化补偿方式,持续提升水源地生态环境,建议灵活调整现有环保专项补偿资金为一般性转移支付,赋予地方政府充分的自主权,统筹安排用于生态保护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同时,她还建议推动产业补偿,提升水源地经济发展水平,实施政策补偿,提升水源地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水源地发展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等绿色产业等给予税收、融资、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扶持。
省人大代表钱丽萍:
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省人大代表钱丽萍是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水环境污染治理与固体废弃物处理利用。多年来,她一直很关注新安江保护。作为一名老代表,她多次在省人代会上提出相关议案建议。
2011 年,在财政部、环保部的推进下,新安江流域开展了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安徽、浙江两省以水质“约法”,设立环境补偿基金。目前,生态补偿已经进行两轮试点。钱丽萍透露,目前新安江环境保护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多年来,新安江一直将保护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沿岸居民的保护意识不断提升。”钱丽萍介绍,新安江流域产生了很多保护方式,如“农药集体配送”,由统一供应商为农户配送农药,这不仅解决了农民对农药的过度使用和依赖,而且供应商回收农药包装,大大减少了农药袋、农药瓶对土壤和河流的污染。另一个值得推广的是“垃圾兑换模式”。新安江源头黄山市的居民可以将村庄支流上的垃圾收集,然后去指定超市兑换生活用品,通过此种方式,调动老百姓对水环境的保护意识。
对于新安江流域的保护,钱丽萍希望2018年国家财政退出后,下一步工作能够有序衔接。另外,她认为,河流本身是一体的,新安江治理要遵循河流生态规律,安徽、浙江两省要建立有效沟通,保持治理成果。
此外,钱丽萍建议在黄山设立新安江绿色经济发展示范区,大力发展新安江特色农业、生产绿色产品,创造更多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创造经济效益,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叶晓 吴碧琦 姚一鸣 项磊 刘旸/文 王从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