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带动更多乡亲脱贫
讲述人:大湾村养羊能手汪於常
在大湾村,有不少人在为脱贫攻坚努力着。汪於常就是其中之一。曾担任过村干部的汪於常,如今的身份是养羊大户。
大湾村村民陈泽平把“光荣证”贴在客厅醒目位置。
“大湾村靠着山,山羊都在山上散养,肉质比较好。”今年52 岁的汪於常养羊已经有十几年的经验了。刚开始只有100 多只,后来想把规模扩大,形成产业。
得知汪於常养羊技术不错,当地政府买了400 只羊崽子,交给汪於常代养。“这400 只羊属于40户贫困户,每户10 只羊。羊产生的收益会分配给贫困户。”汪於常解释道。今年,贫困户每户可获得5000 元收益,2019 年和2020 年分别能拿到3000 元。
加上自家的100 多只羊,汪於常养羊的规模一下增加到500 多只。他自己投入,盖圈舍,买粮食。人手不够,他专门雇了两名贫困户,一个负责打扫卫生等杂事,每年可以拿到1 万元收入;另一个懂得养羊技术,负责喂养等,每年能得到4 万元。在他的帮助下,去年已有4 户贫困户成功脱贫。
“我就是想尽我所能,帮助和带动更多村民脱贫。”汪於常告诉记者,自从习总书记视察过大湾村,村里的游客明显多了起来,“特别是近一年,村里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乡村旅游也在做了,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阶梯式奖补激发内生动力
讲述人:金寨县扶贫移民局副局长项学军
“这两年金寨县脱贫攻坚力度非常大。”谈起革命老区的变化,金寨县扶贫移民局副局长项学军颇有感触。据介绍,金寨县贫困人口已由2015 年底的2.92 万户8.43 万人下降到1.65 万户4 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5 年底的14.3%下降到6.79%,两年实现1.27万户4.43 万人脱贫。确保到2018年底,实现2.5 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50 个以上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降到2.6%以下。
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当地也摸索出了一些创新做法,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家庭实际,量化菜单、因户施策。在产业扶贫方面,金寨县实行阶梯式增收奖补政策,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传统的奖补是你养几头猪给多少钱,而新的政策是根据你养的猪最终产生多少效益,获得多少经营收入,来决定奖补多少。”项学军解释,这样根据种养业经营收入来进行奖补,可大大提高农户的积极性。通过奖补激励,全县黑毛猪、山羊、黄牛养殖量激增,茶叶、生姜、蔬菜、菌药发展迅猛,销售产值达1.2 亿元以上,加上奖补资金4300 多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 元以上。
在就业扶贫上,金寨县创新开发村级公益性劳动岗位,2066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在光伏扶贫上,完善联户式光伏入股分红政策,1.8 万贫困户获得了年度分红收益3000 元。在易地扶贫搬迁上叠加宅改、扶贫、移民和美好乡村政策,贫困户搬迁户均补偿15 万元左右,7725 户26274 名贫困人口实现如愿搬迁,部分贫困户搬迁不但没掏钱,还得到现金补偿。
此外,当地还全面落实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扶贫的助推、资助、报销和兜底政策,实现全县每一户贫困户都享有具体化、精细化、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扶持。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吴碧琦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