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的位置:安徽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安徽新闻 »

长三角一体化 安徽很急 急在向海而生大心思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盼望着,盼望着,长三角三省一市领导峰会就要在芜湖召开了。这可是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首次召开的峰会,也是由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中的小兄弟——安徽作为轮值主办方举行的。届时,会议上有可能会发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从而在国家层面上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明方向。因此,会议对长三角各省市,尤其是安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图为安徽创新馆内展示的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胡杨摄

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内陆省份安徽,与沪苏浙交流合作源远流长,也同样有着一颗向海而生的心,这可以从30年来安徽对长三角的孜孜以求中管窥一斑。自上世纪90年代,安徽就提出“呼应浦东,开发皖江”,2005年又确定了“东向发展”战略,2008年,正式加入“三省一市”合作机制……直到去年底,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安徽融入长三角的过程已经完成。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如今的安徽,经过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厚积薄发,早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同时,对于安徽在长三角中的定位,自有一番考量。“安徽在这一国家战略中的角色,就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军。”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强调,安徽致力于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策源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大花园和内陆开放新高地,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科技创新,为长三角提供基础支撑

去年底,俗称“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实现了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朝着未来核聚变试验运行迈出了关键一步。“托卡马克是最有可能实现可控核聚变的装置,物质只有上升到1亿摄氏度以上才能局部带电,如果将来实现持续放电且能够被约束,则有望为人类提供终极能源。”位于合肥的中科院等离子所副研究员鄢容说。

图为安徽创新馆内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模型。胡杨摄

除了托卡马克,合肥还拥有稳态强磁场和国家同步辐射装置两个大科学装置,以及在建的核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不久的将来,合肥将加快形成大科学装置群,并启动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建设。目前,安徽正在加快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等“四个一”创新主平台,推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融通发展。

“这些创新支撑平台,可为长三角建设国际创新高地提供不可或缺的科技基础支撑。”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邓向阳说。截至目前,安徽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成为令人瞩目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在此基础上,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讯网络“京沪干线”、全球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

立足科创优势,安徽在三省一市中首倡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构建高度开放、优势互补、高效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得到一致认同并列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安徽正在牵头编制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规划,积极破除制约科技创新一体化的体制机制障碍,把长三角区域打造成全球原始创新核心区、产业创新先行区、一体创新示范区、开放创新引领区,以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产业特色鲜明,助推长三角构建高质量产业发展体系

数据显示,安徽省外出务工人口中近80%流向沪苏浙,引进省外资金中一半来自沪苏浙,成为沪苏浙地区产业溢出的天然承接地。如今,随着安徽开放通道、平台、体制的不断优化,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的加速构建,安徽区位优势进一步释放,产业分工合作持续深化升级。联合利华、华谊等一批知名企业集团将生产基地甚至总部迁到安徽,而一批省内企业纷纷借助长三角开放平台加快发展。

走进“江淮蔚来”智能工厂的全自动车身生产车间,这里坐落着国内最新且唯一一条真正的全铝车身生产线。车间内300多台工业机器人精准操作,使得该生产线自动化率达到了97.5%。而这仅仅是安徽打造战新产业的一个缩影。去年,世界最薄0.12毫米电子触控玻璃下线,第六代柔性显示器生产线开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破12万辆,埃夫特工业机器人产量居全国首位……

图为埃夫特工业机器人。胡杨摄

产业链、价值链的分工协作,为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贡献更大力量。“我们将集合G60科创走廊联盟内新能源企业在产品、技术、品牌、服务扥方面的优势,联合搭建新能源产业生态链协作平台、模式创新平台和全产业链合作平台,助力打造新能源产业新高地。”安徽益佳通电池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延龙说,公司2016年从深圳落户宣城,现有4条动力型锂电池生产线、年产值近10亿元。

图为益佳通电池生产车间。胡杨摄

以苏滁现代产业园为代表的多层次跨省(市)共建产业园区,正在安徽省内遍地开花,有序推动产业跨区域转移和生产要素双向流动。“按照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模式,积极推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经验,规划建设长三角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安徽省发改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基地将着力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产业分工协作、财税分享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围绕“高”“新”“绿”产业发展方向,着力构建高质量产业发展体系。

生态优先,为长三角打造“后花园”

由上游的横江、率水和渐江三江汇流后的新安江,一江碧水蜿蜒东向,连接着皖浙两省,明清之际的徽商就是沿着这条水路创造了“无徽不成镇”的商界传奇。每天,黄山市屯溪区阳湖镇镇长汪媛都要沿着辖区内4公里的江边走上一圈,她还有一层身份——阳湖镇总河长。“主要负责收集下级河长日常发现的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通过巡河APP上报。”汪媛说。去年11月底,阳湖镇生活污水全部纳入地下管网,每天有专业的打捞公司负责打捞水草和漂浮物。

图为黄山市区内的新安江段夜景。胡杨摄

五级河长制层层压实责任,换来新安江的清澈碧绿。如今,随着沿江河道整治工程完工,新建成的南滨江公园成为市区的一道风景,一到傍晚就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目前,新安江水质常年优于地表水Ⅱ类、接近I类,新安江生态补偿已进入第3轮试点,浙江千岛湖水质稳定保持I类。”屯溪区河长办副主任吴云田说,新安江已成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

安徽位于新安江等流域上游,拥有皖西大别山区、皖南山区等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直接影响着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在深入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安徽省制定《关于全面推广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经验的意见》,把“新安江模式”复制到全省空气、森林、湿地等生态空间,同时拓展到滁河、洪泽湖等跨省流域,从源头上确保大江大河碧水奔流东向。

聚焦生态治理一体化,安徽正积极推动创建新安江—千岛湖国家生态补偿机制示范区,巩固提升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成果,加快形成“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探索环境保护联防联治模式,让自然生态的“底色”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原标题:大江东|长三角一体化,安徽很急,急在向海而生大心思
责任编辑:彭玲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点击排行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我爱看图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