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的位置:安徽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安徽新闻 »

【追梦长三角】联通都市圈 助力安徽融入“一体化”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长三角有很多都市圈,比如上海大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等。合肥合肥都市圈作为安徽省规划建设的唯一都市圈,目前包括合肥、淮南、六安、滁州、芜湖、马鞍山、桐城七地,已成为我省经济最发达、综合实力最强、开放性最高的区域。合肥都市圈如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给圈内居民带来更多福祉?记者日前进行了采访。

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由于工作需要,从合肥乘坐高铁去南京、上海等地出差是我的常态。现在坐高铁非常节省时间,1小时到南京,3小时到上海,由于可选择的时间段多,当天往返也没有任何压力。”5月19日,在合肥经开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上班的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合肥地区铁路网的建设完善对他和所在企业都带来非常大的便捷。

据相关资料显示,合肥市目前铁路营业里程已达526.2公里,占全省的12.3%;其中,快速客运铁路289.2公里,占全省的20.2%,铁路网密度459.8公里/万平方公里,远超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如今,北通首都、南至福建、东连上海、西达四川……合肥已与四大直辖市、14个省会城市开行高铁动车,8个省会城市开行普速列车,通达能力大幅提升。市民已实现1小时到南京、2小时到武汉、3小时到上海和杭州、4小时到北京和福州,合肥高铁当日往返通勤圈正在不断扩展。

此外,据省发改委相关资料显示,沪陕国家高速合肥至大顾店段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获批,合肥至新沂铁路安徽段工程展开首次公示,这些项目建设后,对提升安徽的交通通行能力,促进合肥都市圈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聚焦互联互通,下一步,合肥都市圈将强化对外互通和对内互联,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合肥市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铁路方面,合肥都市圈将对接长三角城市群城际交通网络规划,加密合肥至长三角和G60城市高铁班次,加快商合杭、合安高铁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在航空方面依托合肥新桥机场二期工程,加快新桥国家空港经济示范区建设,把新桥机场建成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中心机场之一,完善加密国内航线网络。此外在水运方面,推进合肥港与南京港、芜湖港、郑蒲港等水运联航,加快引江济淮工程、3000吨级淮南港建设,形成通江达海的通道。并加快省际高速公路建设,加密城际高速公路里程。

聚焦环境共治、民生共享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合肥都市圈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战略机遇。

记者了解到,合肥都市圈的发展将聚焦环境共治,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下一步将与相关都市圈联动对长江生态环境进行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建立健全生态文明联动机制,共建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长三角区域。比如,未来将联合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共同实施细颗粒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等。

此外,合肥都市圈内的城市将牢牢抓住G60科创走廊作为推行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试点区域的机遇,实现民生共享。据悉,今年1月3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在上海签署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备忘录。目前,三省一市正实施"三联三互三统一"工程,这对安徽省优化营商环境是个重大机遇。

“实现市场体系一体化取决于市场监管一体化这个先决条件,合肥都市圈内的城市将巩固和深化九城市‘一网通办’工作成效,先加快融入长三角市场监管一体化,再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先行先试一批营商环境改革措施。”合肥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合肥都市圈还将主动对接沪宁杭等地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合作,搭建职业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平台,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同时,促进优质医疗机构在肥兴办医联合体或跨区域办医,畅通长三角城市预约挂号和远程医疗共享通道,逐步实行异地诊疗费用直接结算。

用科创资源优势推动产业创新

合肥都市圈要想在区域格局中谋得发展先机,产业发展是决定因素,其中中心城市合肥与周边毗邻城市和县域融合发展,是合肥都市圈的经济工作重点所在。

“下一步,合肥都市圈将聚焦产业协作,全面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体系。”合肥市相关负责人表示,都市圈内的各地市将主攻“芯屏器合”等关键核心技术,积极推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光伏及新能源、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等战新产业集聚发展,抢占量子信息、大数据、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加快装备制造、家用电器、汽车及零部件等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长三角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

此外,为融入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合肥都市圈将充分发挥科创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滨湖科学城等“四个一”创新主平台,推进合肥与上海张江两大科学中心在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和运行机制上深化交流合作。积极推动G60科创走廊开展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支持跨区域的创新主体待遇互认、技术转移交易、人才柔性流动、人才社会保障政策“通兑”,加快弥补创新人才柔性流动政策短板。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项磊 见习记者 徐琪琪

责任编辑:吴月峰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点击排行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我爱看图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